Workflow
从深圳小厂到全球卖爆,一根数据线撑起189亿,年赚3.8亿凭什么?

公司上市与业绩表现 - 绿联科技于2024年7月26日在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606 [2] - 上市首日收盘价为45.5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4.76%,公司总市值达到189亿元 [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净利润为3.88亿元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2012年,初期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方面承接代工订单维持现金流,另一方面悄悄打磨自有品牌“uGreen” [4] - 公司抓住两次关键行业转折:代工企业集体觉醒做自有品牌,以及电商全球化的爆发 [6] - 2014年公司全面启动“uGreen”全球布局,入驻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等电商平台 [6] - 2023年公司境外营收达24.2亿元,占总收入的50.39%,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8] - 2024年境外收入增至35.44亿元,同比增长46.46%,占比提升至57.47% [8] 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用户痛点,将技术转化为好用产品,而非执着于发明黑科技 [10] - 例如,2017年苹果iPhone 8系列将USB PD快充变为标配后,公司迅速获得苹果MFi认证,并于2019年3月推出适配PD快充的配件,价格仅为原厂一半 [12] - 2020年5月公司推出首款65W氮化镓充电器,解决传统大功率充电器体积大、重量重的痛点 [12] -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达3.04亿元,同比增长40.87% [14]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境内外专利权1821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14] - 公司构建了“增长飞轮”模式:规模降成本(充电类产品贡献38.08%营收,传输类占28.40%),凭借全球销量从上游拿货成本比小品牌低10%-15%;用户反馈改进产品,产品返修率远低于行业平均;用户信任促复购,复购率达32%,实现从单一品类到全品类的延伸 [16][18] 面临的挑战 - 产品线管理挑战:公司SKU数量上万个,库存管理、研发协同、售后保障难度指数级上升 [20] - 渠道依赖风险:主要销量来自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2023年后境外收入超50%依赖亚马逊,平台规则变化可能直接影响业绩 [22] - 品牌溢价挑战:用户因“好用不贵”购买,但公司需突破从“性价比”到“品牌溢价”的转变 [24] - 新业务品控挑战:例如2024年推广NAS产品时,曾因软件优化不足出现重大品控问题,导致大量用户投诉和产品下架 [24] 行业启示 - 在混乱行业中,“解决用户麻烦”是最大竞争力,公司通过“全兼容+安全认证”为用户提供确定性 [26] - 性价比的核心是规模和效率,公司通过主力品类形成规模优势、全球供应链议价权降低成本、研发投入提升效率 [26] - 中小企业可借鉴“先扎稳根,再慢慢长大”的策略,公司并非一开始就做全品类或放弃代工,而是先做透充电、传输两大品类,并靠代工养品牌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