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表现 - 公司于10月8日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开盘股价涨幅达218.64%,收盘涨幅为161.02%,报38.5港元 [1][9]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约3.4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3] - 公司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4939.9万元转为2023年的3172.6万元,2024年净利润为2108.8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和1281.5万元 [3] 核心产品依赖与表现 - 核心产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的收入占比极高,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96.2%、98.4%、94.5%和91.6% [4] - 另一产品CF018的收益占比在同期分别为0.1%、0.2%、3.9%和7.6% [4] - CF017于2021年5月获批,后被纳入集采,覆盖中国超1万家医疗机构,2024年按销量计在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中约占16% [3] - CF017的增长显乏力,其销量从2022年的1.21亿单位增至2024年的2.09亿单位,但增速从63.97%大幅回落至5.66% [6] - CF017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3.36亿元增至2024年的5.74亿元,增速由63.05%降至4.88% [6] - 2025年第一季度,CF017的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95%和1.95% [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268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4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2% [5] - 2024年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为232亿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3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7% [6] - 布地奈德在中国吸入制剂市场中占比25% [6] - 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已有9款上市产品,其中7款为国产 [6] - 2024年公司在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中位列第四,销售收入和销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15.7%,产品单位定价为2.95元,在7家主要公司中排名第三 [6] 公司战略与募资用途 - 公司正加速其他产品管线及国际化布局以降低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7] - 本次上市募资额的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在研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开发 [7] - 20%的募资额将用于支持其他管线及技术的临床前研究 [7] - 30%的募资额将投入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7] 历史与销售费用 - 公司曾两次冲击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未果,于2024年6月撤回申请后转战香港交易所 [8] - 在冲击科创板时披露的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费"占比从2020年的30.62%升至2022年的69.03% [8] - 2021年和2022年的"医院拜访"费用分别为311.67万元和2385.76万元,"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支出分别为52.85万元和4990.9万元 [8] - 在香港招股书中,销售费用以"业务开发开支"概括,2022至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6亿元、2.22亿元和2.36亿元,占收益比例分别为38.8%、40%和38.8% [8] - 同期业务开发开支分别为9582.3万元、1.7亿元和1.86亿元,占销售及分销开支的比例分别为70.7%、76.3%和78.8% [8]
上市首日大涨 长风药业单品依赖症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