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风药业(02652)
icon
搜索文档
长风药业(02652)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5 17:10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H股法定/注册股份302,223,586股,股本302,223,586元[1]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109,754,801股,股本109,754,801元[1] - 2025年10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411,978,387元[1]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H股已发行股份302,223,586股,库存股为0[4]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内资股已发行股份109,754,801股,库存股为0[4] 上市信息 - 公司H股于2025年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新上市[3][5]
港股异动 | 长风药业(02652)午前涨近3% 公司治疗肺气肿领域的微创介入器械完成首例入组
智通财经网· 2025-10-17 11:57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前上涨近3%,截至发稿时上涨2.74%,报29.2港元 [1] - 成交额为536.45万港元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支气管活瓣肺减容装置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标志着该创新器械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 该临床验证阶段旨在为肺气肿等慢阻肺相关人群拓展微创介入治疗路径 [1] 产品临床价值与设计 - 该装置针对肺气肿患者动态过度充气与活动受限的临床问题,旨在满足现有疗法在长效管理与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1] - 产品设计依托支气管镜下的分支级别气流调控与目标肺区减容策略,力求降低残气量的同时改善肺功能与运动耐量 [1] - 产品在个体化评估基础上提高可重复性与术后管理可控性 [1] 临床研究计划 - 研究将按方案推进持续入组、围手术期安全监测与影像学/肺功能多维评估 [1] - 主要评估指标覆盖装置与操作相关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并观察FEV1、RV、6MWD及SGRQ等关键临床结局的变化趋势 [1] - 研究数据将形成可审计的证据链,用于后续的注册策略与商业化决策 [1]
长风药业午前涨近3% 公司治疗肺气肿领域的微创介入器械完成首例入组
智通财经· 2025-10-17 11:55
公司股价与事件 - 公司股价午前上涨2.74%至29.2港元,成交额为536.45万港元 [1] - 股价上涨与公司自研支气管活瓣肺减容装置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的消息相关 [1]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自研支气管活瓣肺减容装置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标志着该创新微创介入器械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1] - 临床验证阶段旨在为肺气肿等慢阻肺相关人群拓展一条微创介入治疗路径 [1] - 研究将按方案推进持续入组、围手术期安全监测与影像学/肺功能多维评估 [1] 产品机制与目标 - 该装置依托支气管镜下的分支级别气流调控与目标肺区减容策略,力求降低残气量的同时改善肺功能与运动耐量 [1] - 产品目标是在个体化评估基础上提高可重复性与术后管理可控性 [1] 临床研究指标 - 研究主要指标覆盖装置与操作相关安全性、技术成功率等 [1] - 研究将观察FEV1、RV、6MWD及SGRQ等关键临床结局的变化趋势 [1] - 研究数据将形成可审计的证据链,用于后续的注册策略与商业化决策 [1] 市场需求背景 - 肺气肿患者常见动态过度充气与活动受限 [1] - 现有疗法在实现长效管理与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1]
长风药业(2652.HK)登陆港股,稀缺性、成长性与确定性兼具
格隆汇· 2025-10-15 21:27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2025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深度调整后出现估值修复行情,受益于创新药支持政策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1] - 全球吸入制剂市场由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等国际巨头垄断,市场集中度高但国产化空间巨大 [2] - 2024年全球吸入制剂市场规模达195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3年将增长至3372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6.2% [3] - 中国吸入制剂市场预计将从2024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33年的351亿元人民币 [3]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3.4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0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31.9% [5] - 2025年前三个月实现收入1.36亿元人民币 [5] - 公司毛利率维持高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6.6%、82.2%及80.9%,2025年前三个月为79.4% [5]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484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5187万元人民币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核心产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CF017),该产品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并迅速纳入国家集采,覆盖超1万家医疗机构 [8] - 2024年核心产品CF017销售额达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高达85.5% [8] - 公司建立了全面的技术平台,涵盖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等关键环节 [9] - 研发投入持续,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20%以上 [9] 增长前景与战略布局 - 公司拥有超过20项研发管线,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或注册阶段,预计2026年至2030年间将有至少5项新产品获批商业化 [10][11] - 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相关产品已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地获批上市,并布局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11] - 公司商业模式能自我产生正向现金流,支持研发和市场扩张活动 [14]
烟台财金集团收获年内第4家IPO企业,长风药业登陆港交所主板
齐鲁晚报网· 2025-10-15 17:24
上市表现 - 公司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股价高开超200% [1] - 新股获得近6700倍超额认购,创下港股医疗健康行业纪录 [1] - 公司是烟台财金集团旗下基金的直投项目,也是集团年内第四家IPO企业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产品组合覆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过敏性鼻炎等治疗领域 [3] - 产品实现呼吸科、儿科、内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专科覆盖 [3] - 公司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及美国FDA的六项产品批准 [3] - 核心产品CF017是中国销量最高的吸入药物类别,自2021年5月获批后迅速纳入中国集中采购计划 [3] - CF017已成功覆盖中国超过10,000家医疗机构 [3] - 另一产品CF018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后已进入5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 [3] - 公司在研管线涵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及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候选产品超过20个 [3] 投资方背景 - 投资方烟台财金集团围绕全市产业链构建了"4+N"千亿级立体基金生态矩阵 [4] - 集团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直投项目"方式挖掘优质项目 [4] - 截至目前,集团已推动38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助力4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4] - 集团未来将持续强化财金联动,带动资源向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聚集 [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10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6:44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10月14日收盘,共有75只股票创下52周新高 [1] - 立桥证券控股(08350)创高率最高,达34.48%,收盘价为0.325港元,最高价为0.390港元 [1] - 德银天下(02418)创高率为24.86%,收盘价为8.120港元,最高价为8.990港元 [1] - 创陞控股(02680)创高率为23.50%,收盘价为12.100港元,最高价为12.350港元 [1] - 世纪联合控股(01959)创高率为20.97%,硅鑫集团(08349)创高率为14.38% [1] - 多只金融、科技及资源类股票上榜,如金风科技(02208)创高率8.66%,中兴通讯(00763)创高率2.79% [1][2] - 黄金相关资产表现突出,如SPDR金(02840)创高率2.46%,价值黄金(03081)创高率2.40% [1][2] - 越南市场主题产品受关注,如PP越南(02804)创高率2.50%,XTRA富时越南(03087)创高率2.95% [1][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恒达集团控股(03616)创低率最大,为-11.76%,收盘价为0.345港元,最低价为0.300港元 [3] - 中国科技产业集团(08111)创低率为-8.89%,金叶国际集团(08549)创低率为-8.06% [3] - 部分医药股表现疲软,如长风药业(02652)创低率-4.90%,劲方医药-B(02595)创低率-4.68% [3] - 地产行业股票承压,如禹洲集团(新)(01628)创低率-4.76%,富力地产(02777)创低率-1.59% [3] - 科技与通信类股票亦有下跌,如协同通信(01613)创低率-3.33%,奇富科技-S(03660)创低率-0.96% [3]
多赛道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破3倍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10-12 08:12
IPO市场整体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161家,同比增加25.8%,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937.28亿元,同比增加102.4% [17] - 2025年第三季度有52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723.6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0%和48.2% [17]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共60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53.8%,第一、二、三季度分别有14家、25家、21家 [18] - 三季度末单周有59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表,包括24家A股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及5家18C特专科技公司 [2] 近期通过上市聆讯公司 - 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5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2022年至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2.03亿元、56.52亿元、69.71亿元,同期持续经营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3.77亿元、4.23亿元,公司是全球第二大无线通信模块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为15.4% [3] - 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9.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923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4263万元和2024年盈利4620万元 [4] - 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通过港交所聆讯,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2.125亿元、3.166亿元、4.667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1.721亿元、2.636亿元、3.872亿元 [5] 近期上市表现亮眼公司 - 奥美森于10月10日登陆北交所,上市首日大涨349.8%,全天成交6.68亿元,市值为29.7亿元,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79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938.93万元增长至5582.25万元 [6] - 金叶国际集团于10月10日登陆港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盘涨330%,盘中一度涨超520%,公开发售获得11464.7倍超购,成为港股“超购王” [7][8] - 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港上市,首日收涨192.14%,公开发售获5440.80倍认购,按销量计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约9.0% [9] - 长风药业于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开盘大涨225.42%,市值逼近200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近6700倍超额认购,2024年全年营收达6.08亿元,2022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10] 近期递交上市申请公司 - 岚图汽车正式递表港交所,拟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4年的21.0%,2022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78.90% [11] - 诚益生物于10月8日递表港交所,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 [12] - 森亿医疗递表港交所,按2024年收入计算是中国最大的医院AI医疗解决方案供应商,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服务超过750家医院 [13] - 安诺优达基因科技于9月30日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是一家专注于以分子诊断为基础的IVD医疗器械及多组学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的公司 [14] - 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前曾在2021年和2024年递表 [15] - 芬尼股份是一家围绕热泵产品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业务的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区 [16]
上市首日暴涨次日回落 长风药业超额认购背后有何隐忧
搜狐财经· 2025-10-10 07:17
公司IPO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为每股14.75港元,开盘价达48港元/股,较发行价大涨225.42%,市值逼近200亿港元 [1]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近6700倍的超额认购,在年内港股IPO市场中名列前茅 [2] - 截至10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8.50港元/股,10月9日收盘报33.12港元/股 [1] 公司财务业绩与盈利状况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达6.08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2] - 公司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4939.9万元转为2023年的3172.6万元 [2] 募资用途与研发投入 - 本次上市募资净额约5.25亿港元,约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开发 [2] - 约20%募资用于支持其他管线及技术的临床前研究,约30%将投入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2] - 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20%以上,为管线持续迭代提供动能 [6] 产品管线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近40条研发管线,其中4款产品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1款产品(阿福特罗雾化溶液GW006)获得了美国FDA批准 [6] - 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获批后迅速纳入国家集采,成功打破了外企垄断 [6] - 2024年按销量计,CF017在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中约占16% [6] - 产品CF018(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于2023年12月纳入医保目录后快速放量,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1034万元)已达2024年全年销售额的43.3% [6] 产品依赖与市场竞争风险 - 公司对单一产品CF017存在过度依赖,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其销售收入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高达96.2%、98.4%、94.5%和91.6% [7] - CF017增长已显乏力,其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63.97%大幅回落至2024年的5.66%,销售额增速由63.05%降至4.88% [7] - 2025年一季度,CF017的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95%和1.95% [7] - 中国已上市9款布地奈德混悬液相关产品,其中7款为国产,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7]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国内吸入制剂市场长期被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垄断 [5] -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剂市场前五大品种合计市场份额占比为69.6%,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吸入制剂品种 [5] - 公司曾于2021年底首次冲击科创板后选择撤回材料,并于2024年6月再次递交科创板上市招股书 [5] 港股IPO市场环境 - 2025年前三季度,港交所完成68宗IPO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23家,增幅为51.11%;募资总额达到1823.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28% [10] - 2025年港股IPO市场呈现分化特征,优质企业受追捧,而传统行业或业绩波动企业遇冷 [3][11] - 港交所于2025年8月修订新股定价机制,旨在提升定价效率与市场透明度,优质项目的定价能力增强 [11]
长风药业港股上市第二日跌13.97%
中国经济网· 2025-10-09 16:30
公司股价表现 - 长风药业港股今日收报33.12港元,较最终发售价14.75港元有大幅上涨,但单日跌幅达13.97% [1] 公司上市融资情况 - 公司最终发售价定为14.75港元 [1] - 上市所得款项总额为607.7百万港元 [1] - 扣除预计上市开支82.3百万港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525.4百万港元 [1] 公司上市时间 - 长风药业于昨日在港交所上市 [1]
上市首日开盘暴涨随即回落,长风药业超额认购背后有何隐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3:19
公司IPO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发行价为每股14.75港元,开盘价达48港元/股,较发行价大涨225.42%,市值逼近200亿港元 [1]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了近6700倍的超额认购,在今年的港股IPO市场中名列前茅 [1] - 10月9日公司股价小幅高开后回落,午间收盘报34.44港元/股 [1]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2024年全年营收达6.08亿元人民币,2022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1.9% [1] - 公司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从2022年的-4939.9万元转为2023年的3172.6万元 [1] 募资用途 - 本次上市募资净额约5.25亿港元,约40%将用于国内及国际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研发与临床开发 [2] - 约20%募资用于支持其他管线及技术的临床前研究,约30%将投入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约10%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2] 公司产品管线与市场地位 - 公司目前拥有近40条研发管线,其中4款产品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1款产品(阿福特罗雾化溶液GW006)获得了美国FDA批准 [3] - 核心产品CF017(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获批后迅速纳入国家集采,成功打破了外企垄断 [3] - 2024年按销量计,CF017在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中约占16% [4] - 产品CF018(氮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于2023年12月纳入医保目录后快速放量,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1034万元)已达2024年全年销售额的43.3% [4] 公司产品依赖性与竞争格局 - 公司对单一产品CF017存在过度依赖,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其销售收入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高达96.2%、98.4%、94.5%和91.6% [5] - CF017增长已显乏力,其销售额增速从2022年的63.05%大幅回落至2024年的4.88%,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95%和1.95% [5] - 中国已上市9款布地奈德混悬液相关产品,其中7款为国产,2024年公司在中国布地奈德混悬液市场中位列第四,销售收入和销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15.7% [6]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 - 全球呼吸系统吸入制剂用药市场集中度较高,优势产品集中在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大型跨国药企 [3] -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剂市场前五大品种合计市场份额占比为69.6%,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吸入制剂品种 [3] - 2025年前三季度,港交所完成68宗IPO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23家,增幅为51.11%;募资总额达到1823.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228% [8] - 生物科技企业成为本轮港股IPO热潮的重要参与者,近几个月上市的创新药企如维立志博、银诺医药均获超3000倍认购,上市首日股价翻倍 [8] 港股IPO市场趋势 - 2025年港股IPO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筛选’,优质企业通过机制优化获得更高定价权,而基本面薄弱的项目则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2][9] - 2025年8月港交所修订新股定价机制,旨在提升定价效率与市场透明度,新规下优质项目的定价能力增强 [9] - 港股市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稳定性及行业竞争格局极为敏感,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扎实度与长期成长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