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表现 - 调味品行业进入存量时代,竞争激烈,但上半年大部分企业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1][3] - 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海天味业、安琪酵母、莲花控股等8家企业实现双增长,而苏盐井神、雪天盐业、中炬高新等6家公司营收净利双下滑,涪陵榨菜增收不增利[2][3] - 市场延续“一超多强”格局,头部企业优势显著,但营收规模在10亿至30亿元区间的腰部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3] 头部企业业绩 - 海天味业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3.4%,净利润增速创近五年新高[2][4] - 海天味业、梅花生物与安琪酵母营收与利润水平稳居行业前三,形成“头部阵营”[3] - 海天味业单家营收规模超过行业内十几家同行企业营收总和,净利润实现近乎翻倍增长,行业寡头特征明显[4] 细分市场与价格趋势 - 2023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5923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7881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万亿元[6] - 行业内存量企业数量达34.93万家,竞争白热化,导致“以价换量”成为主旋律[6][8] - 酱油行业呈现“量增价减”,海天味业2024年销量256.55万吨领跑,但吨价同比下降2.48%,中炬高新酱油销量增长4%达53.25万吨,千禾味业销量微增1.3%但收入下滑3.8%,吨价降幅达5.1%[6] - 火锅调料行业同样“量增价减”,颐海国际2024年销量增长9.48%至19.27万吨,但吨价同比下滑8.62%,天味食品销量增长7.9%但吨价下降3.92%[7] - 食盐行业价格下行,江盐集团前三季度食盐均价同比下降10.14%至797.88元/吨,苏盐井神上半年均价下滑1.74%[8] 企业创新与研发投入 - 行业增长引擎转向健康化、高端化和全球化,零添加、有机认证产品占比持续攀升[9] - 多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构建产品护城河,莲花控股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71.14万元,同比增长38.71%[9][10] - 梅花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1.99亿元,同比增长10.79%,专注于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10] - 千禾味业研发投入约4120.3万元,引入新设备并组建实验室,苏盐井神研发投入1.25亿元同比增长2.24%,涪陵榨菜研发费用同比增25.07%,恒顺醋业和仲景食品研发经费同比增幅分别为29.71%和19.42%[10]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拼价值”,创新成为竞争力关键[9][12] - 对于缺乏特色的企业是“血海”,但对于巨头和创新者则是奠定未来格局的“关键时刻”[11] - 最终胜出者需跳出价格战,通过不断创新建立真正的企业护城河[12]
调味料巨头陷“血海”厮杀,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