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里科技、哈啰入局Robotaxi,印奇:规模达到1000台时有望跑通基础商业模型

公司动态与战略规划 - 千里科技公布“铁人三项”计划,目标在未来18个月内完成Robotaxi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明年年中发布L4级解决方案、打造运营平台、在全球10座城市规模化落地并在单一城市部署超千台Robotaxi [1] - 哈啰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及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计划在2026年覆盖10个城市、实现海外首城规模化落地及万辆运营规模 [1] - 千里科技前身为力帆科技,于2024年10月由印奇出任董事长,2025年2月更名,并于今年6月聘任原华为车BU总裁王军为联席总裁 [2] 技术路径与研发策略 - 千里科技认为行业存在后发优势,其技术路线判断未来终极方案是大模型驱动、以纯视觉为核心,同时保持灵活性,可纳入激光雷达、4D毫米波等传感器作为辅助 [2] - 千里科技强调从L2+到L4必须采用同一技术框架,以共享研发成本和数据资源,使商业模式具备可行性 [3] - 哈啰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技术策略,一方面坚持全栈自研,另一方面与地平线联合开发L4产品 [3] 商业化门槛与运营挑战 - 行业将1000台车辆规模视为关键门槛,达到此规模后基础商业模型有望跑通,并可覆盖数据平台、运维中心等固定成本,实现基本收支平衡 [4][5] - 哈啰将Robotaxi类比共享单车,强调其是能力与认知的比拼,商业化与规模化是公司天然基因 [3] - 当前Robotaxi行业面临结构性矛盾,硬件成本快速下降,但运营与维保成本仍是沉重负担,单车年营收约6万元远低于年支出(维修费约5万元、运营成本约3万元、安全冗余支出3-10万元) [6][7] 行业竞争格局与成本趋势 - 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已完成多城多国多车布局,但均面临盈利挑战,小马智行上半年亏损6.5亿元,文远知行上半年亏损7.92亿元 [1][7] - 硬件成本正快速下降,百度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约20万元人民币,小马智行第七代硬件成本由2017年百万级降至27万元,并计划三年内再压缩30%-40%,特斯拉目标在2026年将成本降至3万美元以内 [6] - 百度萝卜快跑2025年第二季度全无人订单超220万单,同比增长148%,累计订单突破1400万单,并在武汉地区宣布实现收支平衡,但全国范围收入尚难覆盖综合投入 [7] 市场规模与未来展望 - 高盛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400-457亿美元,年增速超60%,其中50万辆Robotaxi将在中国10多座城市运营 [2] - 百度提出2025年为萝卜快跑扩张之年,将寻求与出租车公司、第三方车队运营方合作,以实现盈利突破 [7] - 行业预计在2026年有望看到规模化落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