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科瑞上市首年即造假,这家A股军工检测企业还值得投资吗?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23日变更为"ST思科瑞",因上市首年(2022年)即发生财务造假 [2] - 2022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不当确认收入三种方式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分别占同期指标的4.16%和6.56% [3] - 具体造假案例包括:在未收到货物、未开展检测业务的情况下,虚构与四川赛狄的检测收入336.65万元;对佳缘科技提前确认收入246.93万元,并对存在争议的412.46万元订单强行确认收入 [3] - 公司隐瞒虚假记载长达两年半,直至2025年4月发布更正公告 [4] - 公司被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时任副总经理舒晓辉被罚120万元,董事长张亚等3名高管各被罚80万元,合计罚没560万元 [4] 上市后业绩表现 - 上市前(2020-2021年)呈现高增长,营收从1.66亿元增至2.2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7549万元升至9706万元,两年营收增速均超30% [5]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2022年营收仅微增4.87%至2.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5.77%至9146.39万元 [5] - 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13.75%至2.01亿元,归母净利润腰斩至4784.05万元,降幅达47.68% [5] - 2024年业绩跌入深渊,营收下滑28.40%至1.44亿元,归母净利润巨亏2100.32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43.90% [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5559.33万元,同比腰斩(-49.68%),归母净利润亏损395.5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657.87万元 [6] 财务状况与运营指标 - 毛利率从行业较高水平下滑至2024年末的36.30%,较2024年三季度的41.54%明显缩水 [6] - 销售净利率由正转负至-17.25%,净资产收益率跌至-1.31%,意味着股东权益开始缩水 [6]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仅9.40%,流动比率达10.54,短期偿债压力不大,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541.63万元)已无法覆盖5838.35万元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9] - 核心业务全面萎缩,2024年上半年可靠性检测筛选业务的检测数量和单价双双下滑,军工集团下属企业客户收入骤降62.99%,配套电子厂商收入下降41.24% [6] 战略与管理问题 - 上市后选择激进扩张检测能力,2024年上半年新增检测设备原值2052.42万元,CNAS和DILAC认证检测项目从1340项激增至2005项,增幅54.90% [7] - 盲目扩张未能转化为竞争力,新增检测能力在军工订单萎缩背景下沦为"闲置资产",推高运营成本 [7] - 管理层动荡,2024年11月时任总经理马卫东辞职,由杨大为接任,但新管理层未能扭转颓势 [7] - 行业面临阶段性萎缩,公司缺乏定价权,面对客户议价能力增强只能被动降价 [8] 行业与市场风险 - 军工检测行业极度依赖军方预算节奏、价格管制和客户集中度,是"政策型"行业 [10] - 公司98%以上收入来自主营业务,高度依赖军工订单市场,该市场因行业人事调整和装备订货调整陷入阶段性萎缩 [6] - 财务造假可能导致公司失去军工检测资质,该行业对供应商诚信要求极高,资质被吊销将使公司失去生存根基 [8] - 股票被ST后交易受限导致流动性萎缩,投资者信任重建需要漫长时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