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欧美顶级投资大佬组团来中国实地考察,一周后,竟然绝望了……

文章核心观点 - 欧美顶级风险投资人对中国清洁技术产业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在某些领域已无法通过成本与规模竞争进行追赶,游戏已经结束 [1][13][14] - 中国产业优势体现在规模、速度和完整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了全新的、高效的、带有降维打击能力的产业范式 [4][8][17] - 西方资本建议放弃在硬件制造领域的正面竞争,转向聚焦软件、算法、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寻求与中国制造的共生与合作新模式 [19][21][23][25] 宁德时代 (CATL) - 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拥有12条并行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手臂完成上料、焊接、组装到检测的全过程 [2] - 公司动力电池占据全球市场近40%的份额,展示了强大的规模效应 [3] - 研发中心已储备下一代技术,包括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的麒麟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清晰量产路线图 [4] 慕帆动力 (Marvel-Tech) - 公司开发出能同时兼容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的燃气轮机,展示了技术灵活性 [6] - 其核心优势在于依托长三角地区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能在三天内提供特殊合金材料和非标加工工艺的样品,成本极低且支持快速迭代 [8] - 中国竞争力体现在将庞大供应链网络平台化、服务化的能力,中小企业可被迅速组织调用,以惊人速度和低成本将创新想法变为现实 [8] 协鑫光电 - 公司在昆山的工厂生产下一代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其原型迭代以周为单位,从实验室到中试线以月为单位,速度远超西方 [10] - 庞大的本土市场为新技术验证提供试验场,产业政策提供宽容的安全垫,企业敢于在技术未完全成熟时投入中试,通过生产经验反哺研发 [11] 不投资清单领域分析 - 电池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被判定为竞争游戏结束,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已下探至每千瓦时60美元,而欧美成本仍在120美元以上,且控制全球大部分关键矿产的精炼加工环节 [14] - 太阳能和风能核心硬件制造领域,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中国制造,中国企业已在推动下一代钙钛矿技术量产,而西方企业仍在为现有产线盈利挣扎 [16] - 绿氢生产关键设备电解槽领域,中国补贴和激烈市场竞争已将生产成本压至比西方同类产品低30%到50%的水平 [16] 全球产业协作新范式 - 提出西方软件、东方硬件的协作模式,西方资本应聚焦于定义和优化硬件的大脑,如开发更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算法将电池寿命延长20%等 [19][21] - 西方企业可围绕中国硬件产品创新服务与商业模式,例如推出电池即服务换电网络、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 [22][23] - 西方可在更底层科学研究寻求突破,如利用AI和量子计算发现新储能材料,研发颠覆性能源转换技术,在高端芯片、精密传感器等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