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度递表,资本梦未灭,东鹏饮料为何在“金钱充裕”之下执意赴港?
东鹏饮料东鹏饮料(SH:605499) 36氪·2025-10-09 23:24

上市申请与背景 - 公司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与首次申请阵容一致 [1] - 公司首次申请于2025年4月3日递交,但在6个月后的10月3日因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上市流程而自动失效,此次为6天后火速二次递表 [1] - 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发行成为继安德利之后第二家"A+H"两地上市的中国饮料企业 [1] - 公司早在2022年6月曾筹划发行GDR以打开欧洲市场,但于2024年2月因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而终止该计划 [2]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3月通过H股发行上市方案,并于4月正式递表 [2] 资本市场表现与股东动向 - 公司于2021年5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为46.27元,股价在2021年7月曾飙涨至207元 [2] - 2024年全年公司A股股价累计上涨近80%,2025年10月初股价在290元上下,总市值稳定在1500亿元量级 [2] - 自2022年限售股解禁以来,公司股东累计减持超过50亿元,其中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套现逾30亿元,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于2025年初宣布拟减持1.38%股份 [6] - 市场揣测H股上市有助于以较A股折价的方式发行新股,为未来大股东在更大市场上实现减持变现提供便利,同时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 [6] 财务状况与融资考量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40.6%;归母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63.1% [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净利润为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券商普遍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将首次突破200亿元 [9] - 公司2025年度计划动用不超过110亿元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但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激增至65.51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08%,存在"大存大贷"现象 [7] - 通过H股再融资可补充权益资本,改善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 [7] 业务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实施"1+6多品类战略","1"为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为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等六大新品类 [12] - 新品如电解质水"补水啦"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但毛利率偏低,目前靠既有渠道快速放量 [12] - 公司渠道下沉优势显著,2025年上半年广东省外其他区域营收增速均达两位数,其中华北地区同比大涨73% [12] - 公司渠道推广费用在上半年大增61%,以稳住经销商和终端动销 [13] 国际化战略与挑战 - 公司希望借助港股上市提升品牌国际认知度,为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复制红牛、Monster等竞品的国际化路径 [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尼、越南设立了子公司 [15] - 公司正建设海南、昆明生产基地,定位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出口枢纽 [15] - 海外市场面临品牌认知壁垒,红牛等老牌劲旅已先入为主,且存在本土化难题,如东南亚消费者偏好小包装和偏甜口味 [15]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仍不足0.3%,短期内对业绩贡献有限 [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销量市占率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6.3% [16] - 行业竞争激烈,除红牛外,竞争对手还包括达利园的乐虎、华彬的战马、农夫山泉的尖叫以及元气森林的"外星人"等 [16] - 传统渠道面临挑战,可乐、红牛等品牌也在渗透下沉市场,同时便利店、新零售等新兴渠道崛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