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2024年出货量全球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领先,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公司储能系统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35.3%),成为最大收入来源 [4][5] - 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5] 财务表现与运营状况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上升约40% [4] - 公司毛利率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20.4%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 [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经营现金流从2024年的120.7亿元净流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约34亿元 [6] - 公司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2025年上半年约有179.1亿元 [6] 战略转型与技术布局 - 公司正从“供电”向“管电”升级,战略重心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5] - 公司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针对AI数据中心需求推出PowerTitan 3.0等储能系统,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 [6] - 生成式AI兴起使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能源产业新叙事,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AI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增量支出 [5] 资本市场表现与港股上市 - 公司在A股市场表现不俗,2025年至今股价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 [6] - 公司当前市值约为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显著高于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约5倍)和阳光能源(约3.3倍) [6] - 公司赴港第二上市旨在拓展能量边界,但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存在估值折让,若定价参照A股水平,初期可能面临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压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