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80亿,孙正义买走了
软银集团软银集团(US:SFTBY) 36氪·2025-10-11 11:53

交易概述 - 瑞士ABB集团以53.75亿美元(约383亿人民币)估值,将其机器人业务单元整体剥离给软银集团,交易预计在2026年中后期完成 [1] - 交易为全现金方式,软银集团将收购新设控股公司100%股权,ABB预计净落袋约47亿美元,并产生约24亿美元的非运营性税前账面收益 [3] - ABB机器人业务2024年收入为23亿美元,占集团总营收的7%,交易包括7000人工程师团队、50万台存量装机与全球服务网络和全部知识产权 [3] ABB的战略调整 - ABB原计划在2026年二季度将机器人业务分拆上市,但考虑到软银交易能立即提供资金且估值更高(53亿美元对比此前投行预计的不足40亿美元),最终改为出售方案 [4] - 剥离原因包括机器人市场波动性大(2024年业务利润同比下滑39%),且该业务与集团专注于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其他业务协同性不足 [5] - 交易完成后,ABB业务将精简为电气、过程自动化、运动控制三大领域 [5] 软银的战略意图与行业趋势 - 软银收购旨在整合ABB的世界一流技术和人才,将人工超级智能(AS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推动颠覆性革命,其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一的ASI平台提供者 [7] - 机器人被视为ASI进入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ABB的加入将填补软银在工业场景应用的关键空白,并与集团已有的机器人投资组合形成互补 [8] - 此次收购顺应了“物理AI”的行业趋势,即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的具身化应用,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指出这将是第四代人工智能革命 [9][10] 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交易被视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地震级”交易,可能重塑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格局,标志着行业竞争进入新纪元 [1][11] - 国际巨头如英伟达已与安川电机合作,特斯拉也目标在2026年实现人形机器人Optimus量产,表明所有玩家都在重新思考AI时代的定位 [11] - 未来的竞争核心将从硬件性能转向生态系统和AI能力的较量,智能化转型的窗口期可能只有5-10年 [13] 对中国市场与企业的影响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已突破50%,国际巨头的策略调整可能加速本土企业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 [12] - 交易也加剧了竞争压力,拥有全球渠道的软银ABB联盟将使中国企业在出海时面临更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 [12] - 尽管竞争加剧,但中国企业被认为必将在这场机器人行业的颠覆性变革中占据重要一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