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布斯”到“雷不退”,为何越来越多人不喜欢雷军?
公司声誉与市场反应 - 公司创始人从被誉为“营销之神”到面临车主举牌维权,声誉发生显著逆转 [1] - 43%的维权车主为使用多年小米手机的老用户,其情怀信任感受到伤害 [13] - 创始人将微博评论设置为“关注100天才能留言”,被网友称为“百日维新” [13] 业务扩张与行业竞争 - 公司实施三线作战战略,同时进入手机、家电和汽车三个万亿级市场 [5] - 在家电领域,小米空调半年销量达540万台,直逼格力与美的 [6] - 在汽车领域,小米SU7切入20万以上高端市场,其26%的毛利率是传统车企两倍多 [6] 产品营销与用户信任 - 公司长期采用参数拉满、价格打穿、营销造势的玩法 [2] - 花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前舱盖,宣传为“高性能散热”,客服解释主要作用实为减重,引发用户不满 [10] - 智能驾驶功能在发生致3名大学生身亡的交通事故后,从卖点转变为舆论焦点 [10] 企业经营与研发模式 - 汽车业务亏损62亿元,单车亏损4.5万元 [13] - 公司推行“11.5小时工作制”,员工需写检讨,外包工需蹲够时长才能下班 [13] - 公司的生存哲学被概括为“速度就是信仰”,与竞争对手强调“用户体验是信仰”形成对比 [15] 市场影响与未来挑战 - 公司的高毛利率被形容为“掀桌子拆房”,引发行业强烈反应 [8] - 批评指出公司从卖手机转向造车成为国民企业后,不能再沿用小公司的套路 [15] - 文章指出公司需要进行“价值观升级”,否则创始人的人设将面临被拆穿的风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