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西方顶级风险投资人通过实地考察中国清洁技术产业后,认为在某些硬件制造领域,中国已凭借规模、速度和完整产业链建立起难以逾越的优势,游戏已经结束 [5][20] - 西方资本应放弃在电池、光伏等领域的正面竞争,转而聚焦于自身优势的软件、算法、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西方软件,东方硬件”的全球产业协作新范式 [27][29][31] - 中国建立的是一种“规模优先于盈利”的全新产业范式,其核心竞争力是根植于产业肌理的系统性效率和“群体加速”能力 [16][26][31] 宁德时代 (CATL) - 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拥有12条并行运转的生产线,机器人手臂以人类无法企及的精度和速度完成全流程作业 [7] - 公司动力电池占据全球市场近40%份额,展示了物理层面的规模碾压 [8] - 研发中心已储备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的麒麟电池,并拥有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清晰量产路线图,形成时间层面的速度碾压 [9][10] 慕帆动力 (Marvel-Tech) - 公司展示了能同时兼容氢、氨、天然气三种燃料的燃气轮机,体现了技术上的灵活性 [13] - 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长三角供应商能在三天内提供特殊合金材料和非标加工工艺的样品,成本极低,供应商扮演“外挂”研发团队角色 [15][16] - 中国的竞争力是一种将庞大供应链网络“平台化”、“服务化”的能力,无数中小企业可被迅速组织调用,实现“群体加速” [16] 协鑫光电 - 公司正在生产下一代钙钛矿太阳能组件,其原型迭代以“周”为单位,从实验室到中试线以“月”为单位,极大压缩了商业化流程 [18] - 庞大的本土市场和宽容的产业政策为企业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和安全垫,使其敢于在技术未完全成熟时投入中试,以生产反哺研发 [18] 西方VC的“不投资清单” - 电池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链被判定为游戏结束,中国动力电池成本已降至每千瓦时60美元,而欧美成本在120美元以上,且中国控制着全球大部分关键矿产的精炼加工环节 [21] - 太阳能和风能的核心硬件制造领域被划掉,全球80%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中国制造,且中国企业已在推动下一代钙钛矿技术量产 [23] - 绿氢生产的关键设备电解槽也被放弃,中国产品成本比西方低30%到50%,在重资产、重规模领域形成成本碾压 [26] 全球产业协作新范式 - 西方资本应战略性撤退,聚焦于定义硬件大脑的软件与算法,例如开发更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电池寿命延长20% [29] - 在连接技术与市场的服务与商业模式上创新,例如推出“电池即服务”换电网络、构建碳信用交易平台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29] - 在更底层的科学研究上寻求突破,如利用AI和量子计算发现新储能材料,研发颠覆性能源转换技术,在高端芯片等领域建立壁垒 [29]
欧美顶级VC大佬组团来中国实地考察,一周后,竟然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