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光证资管于10月10日从证监会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移除 历时2年零4个月的公募牌照申请正式终结 [1] - 广发资管已于两个月前率先退出公募牌照申请 [2][4]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2年5月“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落地 引发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热潮 [2][3] - 2023年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达到高峰 招商资管 广发资管 兴证资管 光证资管 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先后递交申请 [3] - 2023年11月兴证资管获批后 券商资管公募牌照审批进入“实质停滞期” 2024年全年无一家获批 [7] -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出台 监管层明确要求推动中小基金公司差异化发展 [7] - 监管层在审批中重点关注差异化定位 例如要求国证资管说明与集团内现有公募基金的定位差异 [7] 光证资管申请历程与影响 - 光证资管申请材料于2023年6月19日获证监会接收 为当时第四家启动申请的券商资管 [3] - 若申请获批 光大证券将形成控股光大保德信基金 参股大成基金 并新增光证资管公募牌照的财富管理矩阵 [3] - 光证资管在2023年6月27日提交补正材料后 审批流程进入漫长“静默期” 未进入正式审查阶段 [4] - 公募牌照申请终止 直接封堵了其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通过“自行转公募”路径完成转型的选项 [4] - 截至2024年末 光证资管旗下共有15只参公大集合产品 资产总规模达318.59亿元 其中非货币产品规模为59.64亿元 货币类产品占主导地位 [5] - 这些参公大集合产品必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转型 [5] 光证资管的应对措施与业务现状 - 2025年初起 光证资管已开始着手改变 年内为14只产品递交变更注册申请 [6] - 规模最大的产品“光大阳光现金宝”占参公产品总规模八成以上 计划于2025年11月30日存续到期 管理人将变更为同属“光大系”的光大保德信基金 [6] - 私募资管业务表现强劲 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 其私募资管规模位列行业前五 [6]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光证资管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达3225亿元 较年初增长3.6% [6] 当前审批队列与未来展望 - 光证资管退出后 目前仍在公募牌照审批队列中的券商资管仅剩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 [4] - 国证资管曾在2024年3月进入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 是当前审批进程中唯一有明确进展的机构 [4] - 对于集团内已有关联公募基金的券商资管 如何界定并实现公募业务的差异化定位是申请面临的关键挑战 [7][8]
光证资管终止公募牌照申请 参公产品面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