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情况与战略背书 - 滴滴自动驾驶于2025年10月11日完成D轮融资,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1] - 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自动驾驶应用落地[1] - 北京和广州国资基金的加入为滴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背书,是对其技术积累和“技术自研+整车合作+商业运营”重资产模式的高度认可[1] - 滴滴自动驾驶已至少完成五轮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投资后估值可能突破50亿美元[1][12]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2023年4月,滴滴发布RoboTaxi概念车DiDi NEURON,全车设置21个摄像头、8颗激光雷达和6颗毫米波雷达,取消驾驶位并配备车内机械臂提供行李、递水等服务[6] - 2025年4月,滴滴发布自动驾驶硬件平台4.0,为行业首个可量产的三域融合整车中央计算大脑,GPU算力超过2000 TOPS,CPU达48核,传感器接入能力比上一代提升一倍,后备箱可用体积增大88%,成本大幅降低74%,装配效率提升7倍[9] - 2023年初,滴滴推出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运维中心“慧桔港”,全流程自动化率达90%,可自动化完成出车、接单、回港、冲洗、充电、检测等操作[11] 商业落地与测试运营 - 滴滴与广汽埃安合作的L4自动驾驶车于2025年9月在吐鲁番完成夏季测试,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之后在北京和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11] - 滴滴将L4级自动驾驶技术扩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成立子公司卡尔动力,并于2023年在天津和内蒙古之间开展常态化试运营[11] 产业合作模式 - 滴滴与广汽集团合作紧密,双方于2024年4月成立持股各50%的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L4级Robotaxi车型[16] - 滴滴选择“技术自研+整车合作”的重资产模式,与Uber、Lyft等出行平台采用的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合作的轻资产模式形成差异[19][20][23] - 滴滴坚持全栈自研核心技术算法及关键硬件,并通过与广汽埃安成立合资公司解决车辆制造资质问题,实现技术与车辆的深度融合[21][23] 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向 - 滴滴自2016年开始自动驾驶规划,早期曾探索造车可能性,与理想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尝试合作但未达预期[2] - 2023年8月,滴滴将智能电动汽车资产出售给小鹏汽车后,未来布局明显转向Robotaxi和无人驾驶卡车等领域[3]
独立融资已超100亿,滴滴继续豪赌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