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TF市场总体发展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国内ETF产品数量超过1300只,总规模突破5.6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万亿元,增幅超过50% [1][3] - 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1] - 2025年9月,股票ETF单月净流入资金达1123.14亿元,总规模攀升至3.71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1][3] 资金流向结构性变化 - 2025年9月,宽基指数ETF出现479.05亿元净流出,而行业主题ETF实现941.32亿元净流入,形成强烈反差 [3] - 非宽基型ETF自2025年6月以来持续获得净流入,宽基型ETF则连续3个月净赎回 [3] - 粗略估算,9月份每流入ETF市场10元钱,约有8元钱投向具体的产业主题ETF [3] 热门产业主题ETF表现 - 机器人ETF中规模最大的产品近3个月由147.99亿元增长至229.78亿元,增长幅度约为55% [4] - 新能源电池赛道表现耀眼,CS电池指数实现近40%的涨幅,相关ETF吸引了超百亿元资金净流入 [5] - 半导体材料设备、卫星通信、人工智能、有色金属等主题ETF规模也出现显著增长 [4] 产业主题ETF与区域经济联动 - ETF重点覆盖的机器人、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与江苏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重合 [4] - 江苏省在机器人产业扮演重要角色,南京江宁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机器人企业集聚地,资本偏好与产业方向高度一致 [4][5] - 新能源电池ETF背后是以江苏省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常州市已构建从电池材料到整车的完整生态链 [5] - 半导体ETF重仓股名单中包含与江苏省紧密相关的龙头企业,如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和澜起科技等在江苏设有重要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5] 市场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ETF工具的使用场景深化,从便捷获取市场平均收益的工具,进化成投资者表达对特定产业前景看法、进行精准资产配置的指挥棒 [6] - 资金集中流向政策支持明确、成长空间广阔的行业主题类产品,标志着A股投资进入更注重产业深度、更讲究配置精度的新阶段 [6][7] - 非宽基ETF的规模增长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资金流入,例如光伏产业链ETF规模增长推动了产业景气修复,机器人产业ETF带动了市场资金向智能制造领域流入 [6] - 2025年9月证监会发布规定降低偏股型基金认申购费率,进一步提升了ETF吸引力 [7]
打开ETF“淘金地图”,探寻江苏产业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