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Figure的10亿美金押注,看人形机器人的“iPhone时刻”与中国供应链的“卖铲”机遇

融资与市场估值 - Figure AI获得超10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390亿美元,创下人形机器人领域单轮融资规模新纪录 [1] - 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英伟达、英特尔资本、LG等科技巨头跟投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披露的融资规模接近42亿元 [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预计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7.6亿元增长至750亿元,5年内增长超过27倍 [5]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条长且复杂,涵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广泛应用场景 [3][4] - 下游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医疗、服务、家庭、教育、娱乐、安保、物流等几乎一切实体经济领域 [4] 政策支持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具身智能”,将其列为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 [8] - 中央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设定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实现批量生产等目标 [8] - 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均出台了相应的地方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以推动产业发展 [8] 技术进步与商业化落地 - Figure的Helix视觉-语言-动作模型采用“系统1+系统2”双架构,实现视觉感知、语言理解与动作控制的深度融合 [9] - 国内“贡嘎一号”和宇树科技Unitree G1在轻量化设计和结构创新上成果突出 [9] - Figure与宝马签署商业协议,将机器人引入汽车生产 [9] - 优必选Walker S1进入比亚迪、东风柳汽等车企工厂实训,完成全球首例多机器人协同作业,效率提升30% [9] - 小鹏汽车Iron机器人参与车型组装实训,计划2026年实现L3级量产 [10] 成本下降趋势 - 国内车企依托成熟汽车供应链实现硬件复用降本,广汽GoMate核心部件自研率达100%,成本较海外竞品低20% [10] - 小鹏汽车目标将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12万元以下 [10] - 宇树科技Unitree G1以9.9万元低价策略打开消费级市场 [10] 产业链价值分布与投资逻辑 - 人形机器人价值高度集中于上游核心零部件,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三大执行器占主要零部件价值量的73% [14] - 国产核心零部件展现出显著成本优势,主要部件与国外相比有60%-70%的成本优势 [18]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CNI)近一年涨幅接近100%,相对同期上证指数有64.95%的超额收益 [23]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双环传动、绿的谐波、拓普集团、鸣志电器、汇川技术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公司 [21][22][23] - 跟踪该指数的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近20个交易日累计资金净流入超54.68亿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