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反内卷”光伏产能出清亟待提速

行业困境与“内卷”根源 - 近两年光伏行业因供需失衡引发非理性低价竞争,导致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2] - 供需失衡是“内卷”根源,2020年以来企业激进扩张及地方政府盲目上马项目导致产能急剧膨胀 [2] - 2024年全球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324.9万吨、1394.9GW、1426.7GW、1388.9GW,而全球新增装机仅530GW,产能远超需求 [2] - 产业链技术和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亏损迅速蔓延至全产业链,形成行业性亏损局面 [3] “反内卷”措施与成效 - 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已采取“反内卷”措施并初见成效,但产能出清仍存阻力,供需关系尚未根本改善 [2] - 2024年下半年起,国家部委与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座谈,强调行业自律,推进减产限产,要求价格不得低于成本销售,管控低价中标,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 - 多晶硅价格在减产限产等因素影响下有所回升,但组件价格传导受阻,行业仍感“有价无市”,主因是供需关系未根本性扭转 [3] - 过剩产能出清难点在于民营企业协调难度大、部分地方政府保护延缓出清、产能退出细则不明 [3] 标准引领与政策导向 - 国家正通过标准引领和提高竞争门槛加快落后产能退出,2025年5月强调制修订光伏等领域国家标准,7月进一步明确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4] - 国家标准委针对多晶硅和锗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能效等3项强制性标准征求意见,旨在通过能耗和能效要求推动产业升级 [4] - 严格执行能耗新标将使多晶硅供需格局得到实质性改善,强化效率标准对企业约束力更强,有助于产能加速优胜劣汰 [5] - 标准引领政策相较于“一刀切”行政干预更有利于形成健康市场环境,推动优质产能脱颖而出 [5] 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环境下,“内卷式”低价竞争不可持续,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具竞争力、高品质、差异化产品,实现向“价值竞争”转型 [6] - 光伏产业需聚焦科技创新,避免“低端锁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原创技术突破,实现从“制造高地”到“创新高地”的升级转变 [6] - 相比PERC和TOPCon技术,BC技术的产业化正在构建基于尊重知识产权的商业规则,技术授权或交叉授权有望使市场竞争更有序 [7] - 晶科能源通过产品迭代提升功率形成销售溢价,预计2025年年底40%—50%现有产能实现主流板型功率640W以上技术升级 [7] - 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聚焦BC技术差异化竞争,爱旭股份2025年上半年ABC组件出货同比增长400%,隆基绿能BC组件出货占比达20%并推动主业扭亏 [7] 国际化与市场拓展 -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新能源贸易壁垒加码,倒逼企业“出海”从简单建厂、卖产品转向技术输出 [7] - 公司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本地化合作、技术授权等方式应对贸易壁垒,实现“在中国研发,为全球制造,在全球服务”的多方共赢效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