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四五”答卷·创新驱动产业蝶变|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行业现状与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预计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达195.25亿元,中国市场占比近半 [1] - 人形机器人正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加速融入工厂、医院、家庭等实体产业 [1] - 具体应用案例包括:银河通用Galbot机器人在商场提供自主导购服务并在汽车工厂承担质检、分拣与搬运任务 [1][4];优必选Walker S机器人在比亚迪工厂完成15公斤物料搬运 [1];傅利叶GR-3机器人在养老院提供服药提醒和跌倒监测服务 [1];陪伴型机器人“悟空”进入数千家庭提供互动与情绪识别服务 [5];外骨骼人形机器人在康复中心协助中风患者进行行走康复 [5] 核心技术进展 - 具身智能技术是核心驱动力,其结构分为“大脑”(AI大模型,负责语言交互与环境感知)、“小脑”(运动控制算法,负责协调与平衡)和“本体” [2] - 在“大脑”方面,AI大模型的发展推动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向“智能体”跨越,我国在端到端统一大模型上取得进展,能完成精细操作与复杂任务 [2] - 在“小脑”方面,技术研发聚焦运动控制与反应能力,优必选Walker机器人展示稳定双足行走与精细手部操作,“天工”机器人实现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与平衡控制 [2] - 感知算法、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持续突破,提升了机器人的灵巧度、稳定性和自主性 [3]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场景,进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银河通用通过百亿级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机器人实现跨任务泛化工作能力 [4] - 行业面临成本较高、可靠性、智能化水平等多重挑战,当前高价格主要源于核心零部件研发和制造成本 [5] - 随着量产和技术成熟,成本预计将逐步下降,人形机器人正从“专用”向“通用”方向发展,未来有望成为能理解人类意图、适应各种非结构化环境的智能伙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