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为何估值悬殊?

行业融资与估值概况 - 具身智能公司智平方已跻身估值达10亿美元的"独角兽"阵营,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今年以来已连续完成7轮数亿级融资 [1] - 一级市场上,已企及10亿美元估值门槛的中国具身智能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约150亿元公开估值)、宇树科技、银河通用、傅利叶智能等 [1] - 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完成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比其B轮融资后的26亿美元估值大幅攀升15倍 [3] - 具身智能模型软件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正以50亿美元的估值洽谈新融资,Apptronik也达到50亿美元估值 [3] 中美市场估值差异 - 与美国头部玩家比较,中国具身智能创业公司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显得逊色,甚至不及对方零头 [2] - 五源资本合伙人表示,中国的顶尖机器人公司如果是在美国,估值可能会高出五到十倍 [3] - 估值差距的形成与两地风险投资生态差异有关:美国风投资金充裕但可投资标的有限,资源集中度高;中国则在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大量创业公司 [3] - 美国公司的估值基于全球市场前景预期,而国内企业的估值更多以内需市场为基础 [4]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预期 - 今年下半年以来,多家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公布大额订单,据不完全统计,各家公司公布的大额订单总额至少已超13亿元 [4] - 智平方宣布新增一笔超过1000台机器人、金额接近5亿元的大单,这些机器人将在未来三年内部署到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 [5] -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将累计部署10亿台,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大约是2024年全球20家最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2] - 业内通常以汽车产业为参照对具身智能公司进行估值定价,在万亿市场规模的想象下,这种估值逻辑短期内可能存在透支 [1] 行业驱动因素与前景 - 创业公司抬高估值有时出于在某一阶段占据行业头部地位的需求,以便让故事能继续讲下去 [2] - 在商业化、技术等层面哪怕领先一小步,都可以获得更多资金和更高估值,领先的公司能获得持续性融资机会 [5] - 宇树科技即将进行的IPO,有望为未来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活动提供关键催化剂和估值基准 [2] - 如果未来具身智能市场能够真正成型,其整体市场体量很可能超过汽车行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