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闻泰科技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在荷兰遭遇“行政+司法”双重强力管控,导致公司股价连续两日跌停,两日市值累计蒸发超百亿,报收37.65元 [2] - 此次管控行动发生在欧盟全体成员签署《半导体联盟宣言》次日,时机敏感,背后指向安世半导体作为欧洲汽车芯片关键供应商的角色 [2] 管控措施的具体内容 - 在内部层面,安世半导体中国籍CEO张学政被暂时停职,企业法庭指派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人士作为非执行董事,安世几乎所有股份(仅留一股)被托管,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受限,但经济收益权不受影响 [3] - 在全球层面,安世半导体及其下属全球30个运营主体被“冻结”一年,期间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不得有任何调整 [3] 公司的回应与应对 - 闻泰科技发布严正声明,指责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行动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规则 [4] - 公司表示绝不会屈服,并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要求荷兰政府立即撤销指令、停止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歧视、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开放合作 [8] - 应对措施包括在经营端维系员工、生产和销售稳定,与国际律所沟通法律救济方案,并主动对接政府部门争取支持 [15] 荷兰管控行动的背景与逻辑 - 荷兰动用了1952年冷战时期出台的《物资供应法》,该法初衷是应对战争或紧急状态下的物资短缺,荷兰政府称此举“极为特殊”,仅在绝对必要时采用 [11] - 启用理由是安世内部出现“严重的治理缺陷和行动迹象”,对荷兰和欧洲关键技术知识的延续性构成威胁,安世生产的芯片用于欧洲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 [11] - 行动背景与欧盟半导体战略紧密绑定,在管控前一日(9月29日),欧盟所有成员国签署了由荷兰牵头的《半导体联盟宣言》,旨在加强欧洲在半导体价值链的领导地位 [12] - 荷兰于2023年6月生效《Vifo法案》,补全了外资收购审查漏洞,而2016年中资收购安世时荷兰尚未对半导体等高新技术建立系统审查机制,投资环境对比鲜明 [13] 事件对闻泰科技的影响 - 此事发生在闻泰科技剥离传统手机产品集成业务(ODM业务)、全面聚焦半导体的关键转型节点,安世半导体是公司转型的核心载体与盈利支柱 [14] - 近一年来公司第二次遭遇地缘政治冲击,此前为规避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公司于2024年12月以近44亿元价格将毛利率仅1.97%的ODM业务出售给立讯精密 [15] - 2024年上半年,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营收78.25亿元,占总营收三成,业务毛利率高达37.89%,净利润12.61亿元,是公司绝对的盈利支柱;ODM业务剥离后,半导体业务占比将逼近100% [15] - 安世半导体上半年汽车收入占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近六成,其中欧洲区域汽车收入占公司汽车业务整体收入接近四成,凸显其对于欧洲汽车产业的关键供应角色 [13]
安世半导体遇荷兰罕见“夺权”风暴,闻泰科技转型“命脉”遭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