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的“第一”现象 - 云计算市场存在多个版本的“第一”,各厂商通过不同限定条件宣称自身领先地位,例如火山引擎在大模型调用量上第一,阿里云在AI云市场份额第一,华为云在增速上第一[2][6] - 市场研究机构(如IDC、Gartner、Canalys)的报告因统计口径不同(如按营收、用户数、调用量、细分市场)而产生不同的排名结果[6][7] - “第一”的宣称是一种市场叙事竞争和品牌认知占位策略,厂商会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维度进行放大宣传[7][8] “第一”称号的重要性 - “第一”称号在云计算行业象征着信任、确定性和增长潜力,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反应和客户的采购决策[9] - 对于政企客户而言,选择“第一”的厂商被视为一种风险最小化的策略,因为云计算合作涉及系统迁移、数据安全等长期且高代价的承诺[9] - 中国云计算市场已形成阿里、华为、火山引擎、百度四强格局,“第一”的归属关系到内部资源分配和战略优先级[9] 主要云厂商的竞争定位 - 阿里云战略转向“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2025财年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并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10][18] - 火山引擎凭借字节跳动生态,在AIGC等场景形成高频使用闭环,其大模型调用量在2025年上半年以49.2%的份额领跑中国市场,调用量同比暴涨398.2%[12] - 华为云在中东及中亚地区公有云收入相比2023年实现10倍增长,客户数量增长5倍,依托“云+数+智+安全”能力聚焦政企市场[14] - 百度智能云以文心大模型为核心,强调“AI模型即服务”,在城市、交通等场景推动AI产业落地[16] AI云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 AI云从传统的算力基础设施演进为“智能体基础设施”,具备理解任务、调度模型和参与决策的能力[17] - 阿里云的AI云战略分为三层:底座层智能化(通义大模型优化云调度)、开发层智能化(智能开发工具链)、行业层AI原生化(AI嵌入行业方案)[19][20][21] - 华为云推行“AI for Cloud, Cloud for AI”双轮驱动,火山引擎将AI能力场景化于内容生成链条,百度智能云则致力于打造“模型+应用”的闭环生态[22] - 行业竞争焦点从市占率转向提供更智能、更开放、持续进化的云服务能力,“第一”的定义正在被AI重塑[23]
云计算的“第一”之争:榜单之外的云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