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概述 - 海南华铁控股股东海控产投与持股5%以上股东胡丹锋于10月14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增持公司560.4万股和638万股[1] - 此次增持背景为公司于9月30日公告主动终止了与“杭州X公司”签订的五年期、总金额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1][2] - 受订单取消影响,公司股价在10月9日、10日连续两日跌停,13日短暂企稳后14日再度下跌超过7%,截至最新收盘报7.72元/股,较9月30日收盘价累计下跌20%以上[1] 订单签订与终止时间线 - 公司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于今年3月与杭州X公司签订金额为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2] - 从3月5日签约至9月30日公告解约,该订单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未产生实际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2] - 公司证券部回应称,合同签订后“中间一直在沟通,要继续执行这个合同”[3] - 今年3月市场曾传闻公司在浙江的某算力订单被取消,但公司当时在互动平台回复称“算力合同正常履行中”[3] 合同性质与信息披露争议 - 原协议约定结算周期为每1个自然月,X公司应按月支付服务费用[2] - 律师观点认为,“每月结算”条款可能引发投资者对业务正常推进的合理信赖,企业有义务及时披露未履约情况[2] - 行业人士分析,此类合同更接近“框架性”协议,对资源调度和最终执行留有较大协商空间,实际履约存在高度不确定性[3] - 律师指出信息披露应确保合同真实,并对后续进展无论积极履行还是未能推进都需及时准确披露[4][5] 主动解约原因分析 - 公司解释解约原因为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供需情况较签订时发生较大变化[6] - 行业背景显示,全球高端GPU供应链因技术与地缘政治等因素持续紧张,算力租赁企业面临硬件难获取、成本上升压力[6] - 需求端市场趋于碎片化,东部城市自建算力集群挤压第三方租赁商空间,头部云厂商凭借自研芯片与规模效应压低算力单价[6] - 算力租赁合同“暴雷”高峰期去年四季度已出现,多家企业曾因服务器缺货或交付障碍终止数亿至十亿元不等合同[6] - 行业内部人士称,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设备供货渠道与价格波动显著,从采购到调试流程通常仅需2至3个月[6] 违约金条款与商业合理性 - 原协议约定若X公司单方面解约需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即7.4亿元,超过海南华铁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值[7] - 公司此次主动提出解约,并未在解除函中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7] - 公司证券部人士解释称“随便收客户的违约金,将影响后续合作”[7] - 行业人士认为,如合作方体量较大、潜在需求多,可能选择放弃违约金以换取长期合作机会[7] - 律师观点认为,公司对违约金的解释有违商业常理,若查实为虚假签约将涉嫌虚假陈述[7] 交易对手方身份疑点 - 公司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对客户名称等信息进行豁免披露,仅称其为“杭州X公司”,具备良好资信和履约能力[8] - 市场曾传言客户为某互联网大厂,但行业人士指出协议未设预付款机制,也未明确GPU型号、算力规模等核心条款,不符合大厂合作模式[8] - 律师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滥用豁免管理机制的情况,防止出现专门配合签约的特定客户[9] 资金异动与信息泄露质疑 - 公司在今年3月5日披露算力服务协议,但股价自2月初已出现异动,从长期徘徊5元左右开始放量上涨[10] - 2月12日至28日的13个交易日内,每日成交额均突破40亿元,换手率均超过20%,股价至2月27日收报11元/股[10] - 一季报显示“牛散”章建平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4.23%,另有毛金明、毛英俊等自然人也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10][11] - 在订单取消消息披露前,部分资金于二季度撤离,章建平持股比例降至3.58%,至半年报时章建平、毛金明、毛英俊已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11] - 对于资金“精准”进出质疑,公司证券部回应称“2月期间多数算力股走势与该公司类似”[11]
海南华铁37亿合同蒸发四大疑问:订单到底何时取消、信披是否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