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品安全事件 - 2025年10月13日凌晨,小米SU7 Ultra在成都发生碰撞起火事故,车门无法打开,车辆焚毁,驾驶人员未能脱逃 [1] - 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在安徽铜陵发生爆燃事故,导致3人遇难,198天内公司遭遇两次致命车祸 [1][5] - 事故后,公司及董事长个人微博未直接回应成都事故,也未提及对家属的慰问,直播间出现大量质疑言论,账号出现掉粉情况 [4] 公司产品质量与信誉争议 - 公司产品陷入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自动泊车功能异常、产品质量缺陷等争议,数百名消费者曾要求无损退车 [5] - 2025年9月,公司宣布召回11.7万辆SU7,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可能不足,增加碰撞风险,此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6] - 董事长在公开演讲中回顾造车历程与车型成绩,但未提及汽车安全 [7]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2025年3月铜陵事故后,工信部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4月召开会议强调企业需充分测试驾驶辅助功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8] - 2025年9月,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含的测试场景复刻了铜陵事故现场 [8]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条款 [9] - 2025年9月,《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要求配置机械释放功能的外把手,意味着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被禁止 [9][10] 公司市场表现与沟通 - 事故当天,董事长微博仍按计划进行产品宣发,转发YU7车主摄影大赛作品和SU7 ultra车型图片 [1][4] - 2025年6月,公司第二款产品YU7上市,官方称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引发行业对订单真实性的讨论 [6] - 在5月的内部演讲中,董事长首次回应事故影响,称公司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但未直接提及具体争议或安全整改细节 [5]
小米汽车从铜陵到成都的1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