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遭遇釜底抽薪!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覆盖三成贸易,浪潮引发连锁反应

事件核心 -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首次同意对华铁矿石贸易部分采用人民币结算,覆盖其对中国现货交易的30% [1] - 长期合同设置观察期,为未来全面推行人民币结算留下空间 [1] - 此举被视为从大宗商品领域改写美元霸权史的关键一步 [1] 事件背景与动因 - 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要求国内买家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只允许人民币结算的货物通行 [3] - 中方此举源于双方在定价机制和结算货币上的明显分歧,必和必拓要求将2025年铁矿石长协价定为每吨109.5美元,而中方主张浮动机制价格 [3]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了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代表全国近40%的铁矿石进口量,年均约11亿吨,形成强大的买方议价能力 [3] - 供应多元化策略削弱澳大利亚议价权,巴西淡水河谷与中国签署300亿元人民币长期合同,几内亚西芒杜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产,设计年产1.2亿吨 [3] - 2025年前8个月,澳大利亚铁矿石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比下降2.44% [3] - 铁矿石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的65%,中国市场占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60%以上 [3] - 中方暂停采购令发出后,必和必拓股价单日暴跌4.8%,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3] 经济效益与基础设施 - 人民币结算使中国钢厂每吨铁矿石节省约8美元的成本,年进口量千万吨级的大型钢厂节省财务成本高达数亿元 [5] - 必和必拓同样受益,资金周转率提升,年化收益增加约2.1亿美元,同时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5]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实现对铁矿石贸易的全流程覆盖,2025年上半年处理金额达90.19万亿元,业务覆盖全球189个国家和地区 [5] - CIPS功能不断完善,直接参与者达141家,间接参与者达1377家,2023年处理业务661.33万笔,金额123.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9%和27.27% [1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截至202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已达25%,巴西淡水河谷对华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28%,俄罗斯与中国铁矿石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48% [7] - 摩根大通等机构开始构建人民币铁矿石价格指数,伦敦金属交易所计划2026年推出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期货 [7] - 铁矿石作为全球第二大大宗商品,2025年全球贸易额高达1.2万亿美元,其中约80%以美元结算,必和必拓的转向撼动了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统治地位 [7] - 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市场新增人民币计价合约,中国推出的“北铁指数”以青岛、曹妃甸等港口到岸价为基准,采用人民币计价,构建本土定价标准 [12] - 协议设置观察期,提到到2026年,如果中国铁矿石指数认可度提升,长期合同可能全面改为人民币结算 [1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 [8] - 2024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达2.54%,在跨境贸易中占比达4.49% [8] - 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8] - 2023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达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4倍 [10]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超过65%,部分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 [10] - 中国与巴西、沙特、阿联酋等国签署本币结算协议,推动在跨境贸易中直接使用人民币 [10] 创新工具与未来展望 - 数字人民币为国际化提供新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12]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市场份额达72.4%,正积极拓展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 [12]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俄罗斯与伊朗宣布在多边交易中放弃美元,印度央行推出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 [7]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减持美债规模达1860亿美元,日本、中国、英国为主要抛售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