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和蜜柚到葡萄柚,福建"土特产"如何在拼多多接连爆火?
核心观点 - 两位90后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成功将小众水果(葡萄柚、芭乐)打造为爆款,实现生意爆发式增长并带动当地产业链发展 [1] - 拼多多的短链模式、农产品扶持政策及低创业门槛是新农人破局的关键因素 [1][8][10] 张锦的葡萄柚业务 - 通过附赠定制榨汁杯引导消费者改变食用方式,大幅降低退货率,并在大促时实现单小时突破万单的销量 [2][4] - 带动当地葡萄柚种植面积和产量翻三倍,价格降至早年的四分之一,北方市场销量显著提升 [5] - 从体育教育专业跨界,2015年切入当时冷门的葡萄柚市场,通过电商重塑消费者认知 [2][4][5] 胡剑峰的芭乐业务 - 采用分级包装策略(普通装、彩箱装、精品礼盒),精品装复购率比普通装高出40%,高峰期日销超2万单 [6][9] - 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其中芭乐贡献超1000万元,仓库常年维持40人团队,高峰期雇佣超150名村民 [10][11] - 从3C数码赛道转型,2019年返乡专注芭乐品牌化,通过短链模式减少三层经销商,直接对接消费者 [6][10] 电商平台的作用 - 拼多多“从枝头到指尖”的短链模式降低损耗、提升效率,使果农增收且消费者得实惠 [1][10] - “多多好特产”等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激活产业链,推动小众农产品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