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融资概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突破1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融资额达84亿元,占比高达60%,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1]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赛道成为资本竞逐焦点[1] 广东企业融资表现与案例 - 港股上市的深圳企业优必选累计融资超55亿港元,并开启第五轮再融资计划,规模达24.73亿港元,远超其IPO募资金额[2][5] - 另一家港股上市的深圳企业越疆科技通过折价配股募资超10亿港元,以加速技术研发与全球市场扩张[2][6] - 优必选凭借港股再融资便利突破量产门槛,接连刷新中国及全球的“人形机器人最大订单”[2] - 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消息推动其股价在不到1个月内暴涨140%[5] 互联网大厂的投资布局与战略 - 京东在3个月内连投5家具身智能公司,其中三家为广东深圳企业,覆盖触觉传感、运动控制等关键环节[7] - 美团过去三年投资的机器人及相关企业达30家,其中多家为深圳企业,并于2024年12月成立自己的机器人公司深圳极雀科技[7] - 互联网大厂的投资逻辑更关注企业的产业化落地能力,希望被投企业能快速实现技术商业化并与自身业务生态协同[8][9] - 大厂资本入局为机器人产业链注入资金,并助推企业快速完成商业化闭环,例如美团与银河通用合作推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预计为后者带来近亿元人民币收入[2][8] 港股市场的融资角色 - 港股成为具身机器人公司融资主战场,毗邻香港的广东企业享有地利优势[2][6] - 港股市场国际化的资本环境以及对科技企业亏损的高容忍度,助力企业完成转型与发展,例如越疆科技从协作机器人跨界至人形机器人领域[5][6] - 截至2025年8月,已有12家企业发布港股IPO,其中3家注册地在广东深圳[6] 广东机器人产业的优势与挑战 - 广东机器人产业优势体现在拥有具备核心技术及产品落地能力的头部企业、便于利用国际化资本平台以及深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和供应链整合能力[9] - 挑战在于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中腰部企业面临融资断层,且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领域如传感器、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3][10][11] - 2025年1至9月中国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TOP10中,广东企业有3家,但相较于北京,深圳的初创公司融资轮次多处于A轮早期阶段[10] - 广东需在高端算法人才、跨学科研发团队建设方面强化引进和培育机制,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11]
大厂南下,广东站上人形机器人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