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于9月23日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并于10月15日更新进度,计划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24个月)完成发行上市 [1][3] - 本次发行的基础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能授予不超过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3] - 赴港上市旨在推动国际化战略发展,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3]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项目投产、新产能建设及技术改造、偿还项目贷款、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业务与客户构成 - 公司是知名消费电子企业,2016年收购维信(MFLEX)后切入苹果产业链 [4] - 2017年至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户(苹果)贡献的营收比例分别为29.81%、32.4%、36.77%、42.96%、44.5%、51.6%、55.81%、51.28% [4]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2025年上半年外销收入达131.68亿元,接近总收入的78%,过去多年外销收入长期占据营收七至八成 [4] 财务表现与市场估值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9.55亿元,同比增长1.96%,归母净利润为7.58亿元,同比增长35.21%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83.53亿元,同比下滑5.98%,归母净利润为3.02亿元 [5] - 截至10月16日,公司总市值达1148亿元,年内涨幅高达115.17% [6] 产能扩张与国际化布局 - 公司在建工程包括墨西哥新能源制造基地相关项目,2024年泰国基地已完成开工封顶 [5] - 公司为旗下资产Multek制定了10亿美元的整体投资规划,投资进程预计持续2-3年,目前已投入约2亿美元用于设备升级 [5] - 泰国硬板项目约有1亿美元投资正在推进,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入落地安装与调试阶段 [5] 并购历史与业务多元化 - 2016年公司花费约6亿美元收购维信(MFLEX),切入柔性电路板(FPC)领域并成为“果链”企业 [7] - 2018年公司花费约3亿美元收购Multek,进入PCB(硬板)市场,借此搭建起电子电路业务 [7][8] - 2025年6月,公司宣布拟通过子公司以不超过59.35亿元收购索尔思光电100%股权,进军光模块领域,目标锁定2027年全球1.6T光模块需求 [8] 其他重要并购活动 - 2017年公司花费1.72亿元收购艾福电子70%股权,进军陶瓷介质射频器件 [9] - 2023年公司用13.83亿元收购JDI旗下苏州晶端,进入车载显示屏领域;同年以不超过5300万美元收购Aranda等公司,布局汽车、医疗和工业零部件 [9] - 2025年5月,公司宣布拟参与收购法国汽车电子厂商GMD集团100%股权及债务重组,交易总金额约1亿欧元(约8.14亿元人民币) [10]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背景 - 公司实控人为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袁氏家族) [1][11] - 截至2025年半年度,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6.53%、13.51%、3.21% [12] - 袁永刚同时是安孚科技(原安德利,2022年收购南孚电池)和蓝盾光电的实控人,并持有新三板公司帝瀚环保3.5%股权及多家私募基金股权 [12]
千亿东山精密拟南下“捞金”,袁氏家族再开资本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