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人乡愁到全球爆款,中国零食正在攻占世界货架
品牌不能停留在靠爆款赚快钱的层面,唯有深度尊重、理解当地市场,才能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增长。 曾几何时,一包辣条、一袋瓜子,是异国华人与留学生舍不得拆开的乡愁。现在,中国零食不仅早已成为海外华人超市的常客,更走进了本地年轻人的购 物车。 社交平台上,外国博主"狂炫"辣条、嗑瓜子的视频屡见不鲜,东南亚校园里,辣条甚至成了"硬通货"。 这股"零食自由"的风潮背后,是中国休闲零食品牌的集体出海,国内市场的竞争白热化是背后最直接的推力。 随着赵一鸣、好想来等量贩零食店以极致低价席卷市场,传统品牌面临增长见顶、客流分流的严峻挑战,转战海外成为必然选择。 财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国内营收同比下降6.4%,海外却逆势增长13.18%。同期,卫龙海外收入增速高达54.4%,远超国内20% 左右的增长;盐津铺子海外业务因基数低,同比增幅更达惊人的67800%...... 尽管海外营收绝对规模仍较小,但再不出海,有可能就出局了。 出海潮起,渠道带路 2016年,洽洽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8.58%,除2022年至2023年,洽洽海外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中国零食品牌集体出海的第二个小高峰始于2018年。三只松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