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终结美元垄断?澳矿企低头,对华用人民币结算,20年博弈中国赢了

事件概述 - 必和必拓宣布部分对华铁矿石贸易将采用人民币结算,预计最快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30%的对华现货交易将使用人民币 [2][21] - 此消息引发市场剧烈反应,澳洲股市当天下跌6%,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而新加坡铁矿石期货价格上涨 [2] - 澳大利亚总理对此表示“非常失望” [2] 历史定价困境与“紧箍咒”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年进口量占全球70%,但在过去20年缺乏定价主导权 [5] - 定价权受制于普氏指数,该指数样本主要来自海上运输市场,参与者少、成交量有限,易被金融投机势力操控 [7] - 普氏指数定价体系存在利益冲突,其母公司背后股东(如摩根大通、汇丰)同时是必和必拓等矿企的大股东 [7] - 美元结算体系使中国企业承担汇率波动风险,例如美联储利率政策变动会直接影响铁矿石成本和价格 [9] - 供应链高度依赖单一来源,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占比曾高达60%,导致议价能力薄弱 [11] - 三大“紧箍咒”形成死循环:供应垄断导致议价权缺失,议价权缺失迫使使用美元结算,美元结算进一步加剧金融收割 [11] 中国的破局策略与进展 - 2022年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全国钢厂采购需求,形成统一买方力量,增强集体议价能力 [13] - 供应来源多元化取得突破:几内亚西芒度铁矿(储量50亿吨,品位65%)将于今年投产,初期年产能6000万吨,远期稳定在1.2亿吨 [15] - 其他来源占比提升:俄罗斯对华铁矿石出口增长22.9%,巴西淡水河谷对华销售份额从15%提升至25% [15] - 澳大利亚铁矿石在中国市场份额从65%下降至52% [15] - 技术革新降低对高品质矿依赖:闪速炼铁法将炼铁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3-6秒,且能使用低品位矿石 [17] - 需求结构变化:2024年废钢回收量达2.5亿吨,预计将增长至4亿吨,叠加光伏、风电等廉价电力推动电炉炼钢,减少对进口铁矿石依赖 [19] 人民币结算突破的意义与影响 - 人民币结算将形成“资源—人民币—中国商品”的贸易闭环,澳洲矿企获得人民币后可直接购买中国电动车、光伏设备等商品,减少对美元中介的依赖 [23][25] - 铁矿石是全球年贸易额数千亿美元的第二大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为美元霸权体系撕开一道口子 [23][28] - 定价权逐步回归:中国建立北铁指数,基于中国港口600多家企业的真实成交价进行定价,更准确反映本土市场供需 [26] - 此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未来可能延伸至铜、铝、锂、天然气及粮食等大宗商品贸易,推动更多资源国采用人民币结算 [28] 行业格局与力量对比转变 - 必和必拓60%的销量依赖中国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其利润腰斩 [19] - 当前澳洲港口铁矿石库存积压,而日本年进口量不足中国的五分之一,欧美市场去产能,无法承接过剩供应 [19][21] - 中国通过掌握最大市场、多元化供应渠道及核心技术,实现了从“用市场换技术”到“用市场换规则”的升级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