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 过去半年多以来,全球包括芯片和设备在内的存储产品基本全线涨价,三星电子、美光科技等存储厂商纷纷宣布上调价格[2] - 一款当前售价为399元的三星DDR4内存条价格已比之前上涨了数十元,标价429元的SK海力士DDR4内存条较涨价前已上调近百元[3] - 9月下旬,三星电子计划将部分DRAM价格上调15%-30%,NAND闪存价格上调5%-10%;美光科技DRAM和NAND闪存价格普遍上涨约20%;闪迪上调NAND闪存价格约10%[4] - 全球存储芯片的第二轮涨价潮出现,第一轮涨价潮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闪迪对所有NAND闪存产品涨价超过10%,美光科技涨价幅度在10%-15%[5] - TrendForce预测,第四季度DRAM价格将增长8%-13%,NAND Flash平均涨幅达5%-10%[5] - 4月至今,美光科技的股价已经累计涨超120%,闪迪股价涨幅超200%[5] AI驱动行业结构性变革 - 存储涨价潮背后是AI革命引发的行业结构性变革,市场对高端存储芯片的需求彻底爆发[2] - 人工智能浪潮催生了对高端存储芯片(HBM)的爆发性需求,挤占了传统存储芯片产能,共同推动了供需关系逆转和价格复苏[6] - AI相关芯片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挤占了存储芯片的产能,也对CPU、车规芯片等其他半导体产品造成排挤效应,形成全行业性的供给紧张[6] - 预计HBM市场收入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98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6] - 为将产能集中转向高带宽内存产品线,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等头部厂商相继宣布减产甚至停止生产DDR4内存[7] - HBM的毛利率约在50%-60%,传统的DRAM毛利率约在30%[7] 头部厂商战略调整与市场格局 - 三星电子、美光科技等头部厂商的产能纷纷向高利润的高端存储芯片领域产品倾斜,导致传统存储产品供不应求[2] - 全球存储市场主要由三星、SK海力士等少数几家巨头主导,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其产能调控策略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存储的价格波动[7] - SK海力士已经建成全球首个HBM4量产体系,三星电子也在为HBM4的量产做准备,这两家公司与OpenAI就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基建签署了意向书[7] - 头部厂商加速向新制程节点的HBM、DDR5、LPDDR5等产品迁移,放弃或减少利基型产品的生产[9] 国产存储厂商的市场机遇 - 全球头部企业的战略转向,意味着国产存储迎来新一轮市场机会[9] - 在利基型DRAM领域,由于头部公司加速向新产品迁移,带来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厂商份额提升的机会[9] - 2025年上半年,兆易创新利基型DRAM产品量价齐升,毛利率季度环比改善明显,DDR4产品占比提升[9] - 长江存储是国内领先的3D NAND存储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则是国内DRAM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10] - 9月至今,存储相关芯片概念股表现强势:德明利股价由90元区间最高突破200元;佰维存储从每股70余元涨至超110元;兆易创新、江波龙、普冉股份等公司股价也集体走强[10] - 中国存储芯片技术在量产环节与国际领先水平约有一代的差距,尤其在HBM高端芯片等尖端领域差距明显,但中低端芯片已经实现自主可控[10] 行业未来展望与驱动因素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6年NAND闪存将出现高达8%的供应缺口[11] - 本轮半导体行业的波动预计将持续约半年至一年,到明年此时市场将逐步回归供需平衡[11] - 此轮涨价周期有望持续至2026年,核心支撑是AI推理场景的全面爆发以及未来AI Agent的广泛使用[11] - 终端消费电子的复苏情况,尤其是人工智能边缘化,有可能进一步驱动存储芯片的需求提升[11]
「寻芯记」买黄金不如买硬盘?AI革命引爆全球存储涨价潮,产能让渡催生国产替代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