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瑞医疗赴港上市:全球化野心的资本跳板

公司资本运作历程 - 公司董事会通过拟赴港上市议案,正式启动第三次IPO征程,此前曾于2006年登陆纽交所、2018年回归A股 [1] - 2018年回归A股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约60亿元,创下当年创业板最大IPO纪录 [3] - 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未进行过再融资,且连续7年保持高比例分红,累计分红金额高达337亿元,是其上市融资金额59.3亿元的5.7倍 [4] -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高达169.67亿元,此次赴港上市战略意图已远超简单的融资需求 [1][5]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167.43亿元,同比减少18.45% [6] - 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 [6] -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53.83%至39.22亿元,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中报负增长 [6][8] - 体外诊断业务营业收入64.24亿元,同比减少16.11%,毛利率同比减少4.37% [8] -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业收入54.79亿元,同比减少31.59%,毛利率同比减少3.13% [8] - 医学影像业务营业收入33.12亿元,同比减少22.51%,毛利率同比减少2.71% [8] 国际化战略与港股上市意图 - 公司国际化征程始于2000年,策略从建设海外代理渠道逐步转变为在重点市场设立直属子公司 [9] - 并购是公司国际化关键手段,自2008年起发起一系列重要海外并购,如美国Datascope和Zonare [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誉余额达115亿元,其中因海外并购累计形成的商誉约为50亿元 [9] - 赴港上市旨在打造全球化资本平台,为海外并购储备美元资金来源,管理层目标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70%以上 [10] - 目前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0%,多款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维持市场前三 [10] 香港资本市场环境 - 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行业融资中心,医疗保健板块上市公司多元化 [10][11] - 2018年港交所增设第十八A章,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成为市场发展关键转折点 [11] - 与2017年底相比,2025年上半年香港医疗保健板块上市公司数量是之前的两倍多,日均成交额是四倍,市值及新股融资总额是三倍 [11] - 截至2025年6月底,在港上市的医疗保健公司达到255家,业务范围广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