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强生近百亿美元资产拆分背后 骨科行业迎来新巨头
强生强生(US:JNJ) 第一财经·2025-10-18 18:10

强生骨科业务分拆 - 强生宣布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DePuy Synthes [1] - 分拆的骨科业务年收入近1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约10% [2] - 分拆后DePuy Synthes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在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植入物及手术器械等主要品类占据领先市场地位 [2] 医疗巨头业务拆分趋势 - 强生此次分拆是自2023年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分拆,公司未来将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如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 [2] - 美敦力已宣布将拆分糖尿病业务部门并成立独立公司 [2] - 碧迪医疗(BD)宣布将分拆的生物科学和诊断部门并入沃特世(Waters),交易规模预计达175亿美元 [3] - 赛默飞世尔科技计划剥离部分诊断业务,出售交易规模约40亿美元 [3] 分拆战略动因与市场影响 - 业务拆分旨在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和高利润市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 - 潜在的优质业务在大型医疗集团中的价值可能被低估,通过拆分成为独立上市公司,其独特投资价值会更清晰,有望获得更高市场估值 [3] - 强生宣布剥离骨科业务后,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强生股价上涨约三分之一,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 [5][6] 骨科市场竞争格局 - 在目前骨科市场,四家头部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分别是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 [6] - 强生在骨科创伤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 [6] - 强生在全球膝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17%的份额,在全球髋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7] - 史赛克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捷迈邦美年收入不到80亿美元 [7] 手术机器人领域竞争 - 骨科巨头下一个角逐的新阵地是手术机器人,2024年全球骨科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 [8] - 强生拥有骨科机器人平台VELYS,并推出了用于脊柱融合手术的VELYS SPINE系统 [8] - 史赛克在2013年以17亿美元收购Mako Surgical,其Mako机器人系统持续放量,推动医疗外科与神经技术部门第二季度销售额达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9] - 施乐辉于2016年收购BlueBelt,2019年推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Cori [10] - 美敦力在2018年以16.4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公司,获得Mazor X手术平台 [10] 中国市场动态 - 在中国,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快速崛起,2024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销量近百台,国产设备超70% [11] - 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全年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较2023年超2.4万台的全年手术量同比增长62.5% [11] - 预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增速高达44.3% [11] - 跨国大厂加强与本土创新公司合作,例如美敦力展示了首款中国智造的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 [11] - 目前国内市场上参与骨科机器人竞争的厂商至少有50家,相关产品注册证已发放约70张,仅去年一年就有40多个产品获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