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融余额突破2.45万亿,券商打响客户争夺战

市场融资需求激增 - 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 [1][3] - 截至9月底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约1529万户,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两融余额达到2.457万亿元,较9月末增长2.63%,较6月末的1.850万亿元猛增32.81% [1][3] - 某中型券商私募两融余额从年初的30亿元左右增长至9月底的60亿元,实现翻倍,增量主要来自主观多头私募加仓科技赛道和量化私募加大杠杆 [6] 券商业务规模调整 - 多家券商积极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以提升业务承接能力,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年内第二次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 [6] - 部分券商如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以在融资需求旺盛、额度紧张时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而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比例 [8] - 券商通过精细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例如动态调整个股折算率以防范高估值股票的杠杆风险 [9] 行业竞争格局与策略 -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竞争焦点高度集中在利率高低与风控条件宽松程度上,针对融资余额几千万元的客户费率已降至3%左右 [11][12] - 券商积极探索差异化策略,如国联民生证券采用精准拓客与分层定价,国元证券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国信证券深化专业赋能并丰富智能交易服务体系 [12] - 为争取客户,部分券商会动用投顾、研究所资源提供投研支持,并在交易系统、交易工具等方面下功夫 [12] 监管与合规发展 - 两融业务违规案例时有发生,如东北证券因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前端核查不到位被警示,光大证券某营业部因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被出具警示函 [13] - 行业普遍认为两融业务已从规模驱动步入“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竞争将取决于流动性管理、合规操作、风险定价与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