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度绑定地方体育赛事IP,构建“赞助+服务+生态”的合作模式,实现从传统金融服务商向用户生活场景伙伴的转型,以此应对行业净息差收窄、传统获客方式失灵等挑战 [1][4][6][7][9] 体育赛事营销的标杆案例:江苏银行与苏超 - 江苏银行以800万元冠名费赞助苏超联赛,撬动了价值数十亿流量的品牌曝光,单场比赛观众超22000人,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13亿次 [1] - 合作模式从单一冠名升级为“生态共建”,提供赛事奖金托管、参赛企业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赞助商形成品牌矩阵 [4] - 将手机银行APP转变为“赛事服务中枢”,通过门票申领、直播互动等功能,实现线下流量向线上平台的导流与沉淀,形成业务闭环 [4][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银行业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的历史新低 [7] - 监管趋严,高息吸储等传统营销方式被叫停,银行需寻找新的获客突破口 [7][9] “体育+金融”模式的推广与复制 - 多家区域性银行效仿江苏银行模式,深入本地体育场景:农业银行玉溪分行借助中超球队推出联名信用卡,已累计发放2.12万张 [13][15] - 四川银行冠名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结合公益服务和金融知识普及,打造“金融+体育+公益”模式 [15][17] - 赣州银行在赣超联赛现场开展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公益宣传,将金融安全教育有机嵌入观赛场景 [17][19] 未来银行竞争的关键 - 未来银行竞争的核心从账户争夺转向生活场景的占领,比拼的是场景嵌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产业理解深度 [6][9][12] - 成功的路径在于以“产业运营思维”纵向深耕体育产业链,从场馆建造到赛事举办再到消费环节,构建贯穿产业链的生态级服务闭环 [9][10][12]
当金融遇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