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8.5亿港元增持背后 零跑汽车用技术实用主义实现突破

管理层增持与市场信号 - 公司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及股东傅利泉于10月20日以每股63.19港币均价完成新一轮增持,累计金额达8.5亿港币,此为朱江明两年内第三次增持 [1][3] - 管理层此前于2024年8月完成近3亿元人民币增持,并于2025年4月宣布超3亿港币增持,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增持行为被视为传递信心、稳定股权结构及为后续资本运作预留空间的信号 [3] - 分析认为增持组合拳向市场释放三重信号:公司现金流健康足以支撑技术投入与产能扩张、创始团队无短期套现压力、管理层对未来盈利能力有强确定性判断 [4] 财务业绩与运营里程碑 - 公司于2025年半年报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提升至14.1%,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4]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近40万辆,连续7个月领跑新势力榜单,9月单月交付突破6万辆,创中国造车新势力纪录 [5] - 公司于9月25日实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二个达成百万下线的新势力车企 [5] 技术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通过全域自研战略形成规模效应,已完善ABCD四个产品平台,覆盖5至30万价格带,并通过供应链创新构建成本竞争力 [6] - 技术实用主义与精准定价策略是核心,例如C11以15万元左右起售价直击中端市场,2024年C16六座SUV延续好而不贵策略 [6]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发布旗舰车型D19,车长超5.2米,配备80.3kWh电池及全时四驱三电机系统,通过全域自研电驱架构控制成本,定价锁定30万元级,切入40至50万元车型利润区 [8] 行业竞争与公司定位 -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公司以技术实用主义与成本控制能力,从新势力销量冠军发展为盈利标杆 [8] - 公司抓住了中国新能源市场橄榄型消费结构,以技术平权理念布局主流价格段,形成差异化竞争 [6] - D19的高端化尝试开辟了新路径,不依赖品牌溢价,而是通过自研+外采的协同创新模式,融合顶级供应商技术,以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重构产品价值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