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还能上涨60%以上?5000亿寒武纪估值跃升的逻辑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390.23%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16.04亿元,同比增长320.19% [2] - 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476.53万元大幅增长4347.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公司云端产品线为上半年营收主力,营收达28.7亿元 [2]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达到37.29亿元,同比增长267.33%,反映出为应对预期订单增长的积极备货 [4][5] - 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29亿元,同比增长98.38%,现金流改善明显得益于销售回款显著增加 [6]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井喷是首要驱动因素,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大对AI算力硬件的投资 [8] - 北美四大云服务提供商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预计达到3510亿美元至3570亿美元,国内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也纷纷提升资本开支 [8] - 国产替代加速构成第二重驱动,中国AI服务器市场预计外购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将提升至40% [10] - 技术生态协同构成第三重驱动,公司与DeepSeek、商汤等达成合作,推进软硬件联合优化 [10] 机构观点与估值 - 高盛维持公司12个月目标价2104元,对应市值约8795亿元,较当前市值尚有60%以上上涨空间 [1][11] - 高盛将公司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8%,主要原因是运营费用率下降 [11] - 高盛在8月至9月两次上调目标价,分别上调50%至1835元和14.7%至2104元,理由包括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提高、芯片平台多样化及更高的AI芯片出货量 [11] - 公司股价于8月28日创下1595.88元/股的历史高点,截至10月20日收盘报1281.12元/股,总市值5360亿元 [15] 公司优势与战略 - 公司产品线布局广泛,涵盖终端、云端、边缘智能加速卡,支持多样化人工智能任务,可辐射多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12] - 公司于10月获得用于硬件开发与软件生态建设的39.85亿元定增资金,为发展提供充足弹药 [12] - 公司将业绩增长归因于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3] 潜在挑战与风险因素 - 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由2022年的84.94%攀升至2024年的94.63%,对单一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2024年销售总额的79.15% [14] - 公司市盈率、市净率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高估值意味着市场已计入大量未来增长预期 [15][16] - 供应链稳定性构成风险,集成电路行业链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高,易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15] - 公司管理层对高估值展现出理性态度,公告提示股价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