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炸裂!优必选又签1.26亿大单,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超6.3亿【附人形机器人行业量产分析】

公司订单与市场表现 - 优必选于10月16日中标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项目,订单金额为1.26亿元,采购产品为可自主换电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S2,计划于2025年内完成交付 [2] - 此次中标是继9月获得2.5亿元全球单笔最大人形机器人订单后,优必选再次斩获的超亿元级大单,其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在2025年全年累计订单金额已超过6.3亿元 [2] - 受益于大额订单,优必选股价在10月20日单日涨幅达8.31%,市值突破627亿港元,创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2] 行业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验证期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期,成为继PC、手机、新能源车之后最具潜力的智能终端之一 [2] - 除优必选外,智元、智平方、云智汇等国内具身智能厂商同样收获巨额订单,业内普遍认为高强度、重复性工位是验证机器人可靠性和反哺算法迭代,通向大规模量产的最短路径 [2] -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具有强制造优势,相关公司持续布局海外产能,使得产业链受外部因素影响的不确定性持续下降,头部企业产品已逐渐成熟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3] 技术挑战与数据瓶颈 - 技术、成本与应用场景的三重挑战制约了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数据采集方法的局限性影响学习与适应能力 [4] - 从底层算法模型看,机器人的软件分为大脑与小脑,目前大小脑发展不均衡,相较于智能大脑的智力快速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小脑即运动控制发展停留在初期,数据采集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4] 成本现状与量产目标 - 目前本田、NASA与通用汽车、波士顿动力等人形机器人产品成本或售价均超过200万美元,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成本至少要控制在2万至3万美元之间才能实现量产,当前成本距离实现量产还有差距 [6] - 具体产品成本示例如下:本田ASIMO约250万美元,波士顿动力Atlas约200万美元,PAL Robotics TALOS约90万欧元,北京理工大学汇童机器人系列70万元(BHR-3M型号),Figure Figure-01在10万-20万美元之间 [8] - 人形机器人维护成本较高,涵盖日常清洁维护、定期检查、关键零部件更换及设备检查维修等方面 [8] 降本路径与供应链优势 - 降本核心靠设计,量产需要专属大模型已成为行业共识,通过算法优化、结构创新和专用轻量化机器人大模型的开发,可降低对昂贵通用大模型和超高算力的依赖,并将故障率压缩到1%以下 [10] - 在政策撬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成本悬崖式下降,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突破65%,整机成本三年内下降了30% [10] - 中国厂商的人形机器人硬件制造成本非常低廉,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其他地区的厂商很难完全摆脱中国供应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