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全球地位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100家 [1] - 中国已发布大模型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1] - 国产大模型在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前10名中占据9席 [1] - 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000亿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300多倍 [1] 技术创新与性能突破 - 快手视觉生成大模型“可灵AI”上线一年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其视频生成模型占据全球约30%用户份额 [2] - 阿里通义共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 [3] - 阿里云AI基础设施在全球29个地域设有91个可用区 [3] - Qwen3系列模型以不到1/3的参数量实现同等顶尖性能 [3] - 国产大模型技术在语言、视觉、多模态等领域持续突破,实现多模态统一 [3][4] 应用场景与效率提升 - 京东物流大模型赋能全球超500个仓库,机器人决策从“被动响应”升级到“主动预测” [5] - 百度文心大模型支持国家电网推出“光明电力大模型”,推广无人机巡检年巡检杆塔500万基,减少人工登塔次数40% [6] - 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具备工业领域高阶视觉能力,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6] - 腾讯混元原生多模态生图模型“混元图像3.0”在国际大模型竞技场LMArena最新文生图榜单中位居第一 [9] - 腾讯混元3D模型获得拓竹科技、创想三维等头部3D打印厂商青睐 [9] 产品生态与市场拓展 - 腾讯形成覆盖通用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生成及理解模型的丰富产品体系 [9] - 中国移动成功打造数万卡智算集群、数万亿Tokens高质量数据集和万亿参数AI大模型 [10] - 百度飞桨文心生态服务企业超过76万家,向化工、医疗、农业、物流等产业纵深渗透 [11] - 360智能体工厂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定义智能体,满足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11] 数据资源与发展趋势 - 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超过60%,部分模型达到80% [7] - 大模型行业未来呈现推理能力提升、推理算力成本降低、应用转向开源生态等趋势 [1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国产大模型成为“全球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