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人正在接管讲台,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导语 在不少职业院校和高校的课堂上,学生正与一位"不会迟到""不知疲倦"的老师互动。他有标准化的发音、稳定的节奏、永远的 笑容。这个"人"并非真实教师,而是一个名叫"番番"的教育数字人。他可以讲课、答疑,甚至通过表情和语气调整,与学生建 立起某种程度的情感连接。 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的重构。数字人,正从直播带货、虚拟偶像的娱乐应用场景中脱离出来,开始承担起真正的教学 任务。这不仅是形象"拟人"的进化,更是技术、教学与伦理多重系统深度协同的结果。而这背后,既有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可 能,也隐藏着教育本质被误解、权责边界模糊等难以回避的问题。 教育数字人的能力跃迁:从换脸工具到认知型教学智能体 教育数字人最早以"视频生产工具"的身份出现在教学场景中,取代真人老师录制大量标准化讲解内容,用以解决课程资源不足 或是教学覆盖面不均的问题。但这一阶段的数字人,本质上只是"穿了皮囊的PPT朗读者",仅具备展示功能,无法响应学生行 为。 随着生成式AI、多模态感知、语义建模等技术的融合迭代,数字人开始摆脱脚本依赖,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解"能力。在课堂 中,它不再只是播放内容,而是可以通过与学生交互,对答题行为、学习路径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