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度的大模型棋局,都藏在这些李彦宏的非共识中

李彦宏的AI战略观点 - 核心观点是应聚焦AI应用而非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认为模型价值在于应用[1] - 提出大模型对ToB业务改造的影响力比互联网时代大一个数量级[1] - 预判智能体将成为AI应用的主流形态,并迎来爆发点[1][11] 百度AI应用落地成果 - 文心智能体平台已吸引15万家企业、80万名开发者[2] - 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15亿次,较5月的2亿次增长7.5倍,较一年前的5000万次增长约30倍[20] - 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累计帮助用户精调3.3万个大模型,开发出77万个企业级应用[20] - 60%的央国企和大量民营企业与百度智能云合作[20] 技术产品创新 - 推出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解决多模态内容生成准确性问题[13][14] - 发布无代码工具「秒哒」,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创建专属智能体[17][18] - 智能体具备自主使用工具、反思、自我进化等能力,可调动文心大模型内多种知识库和工具[17] 行业应用案例 - 与智联招聘合作,在招聘场景中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实现精准人岗匹配,场景平均准确率达93%[21][22] - 百胜集团依托百度客服产品打造智能体,日会话峰值达数十万,调用量峰值数百万,问题解决率提升至90%[22] - 发布基于大模型的100大产业应用,涵盖制造、能源、交通、政务、金融等众多行业[20] 百度AI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12年起由李彦宏带队组建国内最早的AI研究院[4] - 2019年前后,李彦宏40次公开演讲均围绕AI主题,并连续8年在「两会」提出13份AI相关提案[4] - 搭建起由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及应用层组合的完整AI技术架构[25] 行业趋势与数据 - 2023年10月国内发布大模型数量超过230个,较6月的不到80个大幅增长[6] - 红杉资本数据显示,2023年英伟达芯片订单达500亿美元,而生成式AI企业总收入仅30亿美元[7] - 沙利文报告将百度与谷歌、OpenAI同列为AI-Native Giant[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