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市场整体态势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集资额重返全球第一,众多海外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1] - 普华永道预测2025年香港将有90至100家企业上市,集资总额将超过2000亿港元[1] - 截至7月中旬,约有288家企业排队等待IPO,港交所CEO提及排队企业逾300家[1][3] - 基石投资者贡献了IPO融资额的42%,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海外投资者[3] 市场参与方情绪与动态 - 摩根大通表示当前IPO项目储备非常强劲,公司倾向于在监管审批通过后尽快发行[1] - 海外长线基金参与港股IPO的情绪持续回暖,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促使全球资本寻求美元资产替代物[1][2] - 宁德时代香港二次上市成为转折点,发行价每股263港元,净募资约307.2亿港元,为当年全球最大IPO[2] - 部分欧美投行开始在香港招兵买马,以应对激增的业务量[4] 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 - 机构最关注的四大领域包括科技(含AI类)[1] - 在AI和云服务主线驱动下,美资对中国股市兴趣回升,中国科技互联网巨头迎来估值重估[7] - 2025年下半年有多家与AI硬件、AI软件相关公司准备在港股IPO[7] 生物科技与创新药领域 - 生物科技是机构关注的核心领域之一,创新药今年引发外资关注并走出壮阔行情[1][5] - 截至8月底,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累计涨幅高达90.66%,远超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9.07%[6] - 2024年中国公司在研创新药数量达3575种,超过美国,新药上市批准数量从2015年的11种增至93种[6] - 上半年中国资产在海外药企BD份额达到45%左右,较去年全年的28%大幅跃升,肿瘤和自免领域最受青睐[7] - 欧美大药企疯狂"扫货"中国管线,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授权订单常态化[5] 新消费领域 - 新消费是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IP相关、高增长的新消费主题受国际投资者欢迎[1][7] - 2024年以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等公司在香港上市并掀起热潮,股价涨势惊人[7] - 未来计划在香港上市的新消费企业包括52TOYS、TOP TOY以及一些餐饮企业,涵盖潮玩、茶饮等多品类[8] 高端制造领域 - 高端制造是机构最关注的四大领域之一[1]
国际投行看好中国IPO前景,科技、创新药、新消费仍是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