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机器人赛道融资活动显著加速,共发生243笔投资事件,同比增长102% [1] - 同期总融资额达到198.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 [1] - 融资额排名前20的公司中有15家获得了国资背景机构的投资,占比高达75% [1] 头部融资事件分析 - 众擎机器人、星迈创新、自变量机器人在2025年第三季度各自获得约10亿元人民币融资 [3] - 它石智航完成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A4、A5轮融资 [3] - 在融资额最高的20家公司中,有26家机器人创业公司获得了数亿元以上融资,这些公司占据了该季度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的63% [1] 国资投资策略 - 国资机构投资机器人公司主要出于两个目的:支持本地机器人产业发展以及通过股权投资吸引外地成熟公司落地 [1] - 国资投资高度集中于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AI+机器人等核心技术领域 [15] - 以北京国管、深创投、合肥滨湖金投为代表的国资机构活跃于该赛道,带动了区域投资 [15] 细分赛道热度 - 融资额前20的企业中,近半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概念 [16] - 除梅卡曼德机器人外,多数具身智能公司成立于2023年至2025年间,技术成熟度不高,商业化落地规模有限 [16] - 以出海市场为导向的消费级机器人赛道,如泳池清洁、庭院维护等,并非国资重点布局方向 [15] 具体公司融资用途 - 众擎机器人近10亿元融资将用于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产品矩阵拓展及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5] - 星迈创新10亿元融资将用于新一代产品研发、全球销售渠道拓展及人才吸纳 [7] - 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A+轮融资将全部投入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训练及“量子2号”硬件产品迭代 [9] 中美市场对比 - 中国头部机器人独角兽如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梅卡曼德等估值普遍在10亿至30亿美元之间 [18] - 美国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在2025年9月完成C轮10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为中国同赛道企业估值的数十倍 [19] - 美国风险投资估值逻辑更侧重于赛道认可和全球市场预期,而中国资本更关注商业化落地和数据化估值 [19][20]
机器人公司融资疯了:各地国资大手笔打钱,有一家刚融资就停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