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走进光峰科技:从实验室到全球影院 一束激光的18年突围战

公司技术与产品展示 - 公司展厅展示其激光显示技术能力,包括在普通墙面投射60秒四季影像以及由12台投影设备打造的沉浸空间[2] - 展示AR眼镜光机产品,采用“一拖二”技术将画面同步投射到双镜片上,并陈列了2007年手工打磨的ALPD技术原型机[2] 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2007年公司选择用单一蓝激光通过旋转稀土荧光轮合成三原色,成功规避散斑问题并将成本降至传统RGB三色激光方案的十分之一[3] - 2013年与韩国LG合作推出全球首台100寸激光电视,开启市场化进程[4] - 2014年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影光峰,创新推出“金融+租赁”模式,为影院改造设备并按使用时长收费,降低影院资金压力并形成稳定现金流[4] - 2014年投入使用的首台光机至今仍在稳定运行[5] 业务布局与战略重点 - 影院业务是公司稳定现金流的基石[6] - 公司聚焦AR光机、车载光学与水下激光雷达等增量赛道,不与竞争饱和的车载红外雷达市场直接竞争[6] - 在车载业务上已与法雷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布局全球车载照明市场[6] - 公司主动收缩C端业务,全面聚焦B端赛道,定位为核心器件供应商[8] 产品创新与市场应用 - AR光机产品蜻蜓G1通过“单光机驱动双镜片”设计压缩硬件成本,推动AR眼镜终端价格下探至1500-2000元区间[6] - 水下激光雷达产品将检测距离从行业普遍的2.5米提升至10米,瞄准欧美泳池机器人市场,发布后便引来多家企业签约[6] - 在AR领域,公司提供的光机与光波导模组占整机成本近40%[9] - 在车载领域,与法雷奥合作研发高度集成的AllinOne激光大灯[9] - 在专业显示领域,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景[9] 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研发团队占比高达35%,硕士、博士占比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与高校搭建产学研合作基地[7] - 公司在全球申请了超过3000项专利,授权专利超1000项,在激光显示领域专利实力位列全球第一[7] - 即使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承压背景下,公司仍保持每季度投入数亿元研发费用[7] - 公司预计AR与水下雷达到2025年有望迎来规模爆发,成为第二、第三增长曲线[7] 行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公司目标是从制造产品转向输出规则与生态,让光峰光机成为行业公认基准,类似音响领域的Bose[9] - 公司定位为智慧光学的构建者,其创新实践成为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生动注脚[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