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人们谈起小米汽车,究竟在讨论什么?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10-23 07:26

事故概述 - 2025年10月13日,一辆小米SU7 Ultra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遇难,事故后车辆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1] - 警方通报指出驾驶员涉嫌酒后驾驶,但“碰撞后车门锁死”的细节引发公众对安全性的广泛讨论[1][10] - 此次事故与2025年3月29日安徽铜陵的一起小米SU7事故(撞击护栏后3秒电池爆燃,车门锁死致3人遇难)存在“车门无法打开”的共性问题,间隔不到七个月[10][12] 公众质疑与产品安全隐患 - 公众质疑焦点集中在三点:小米SU7系列车门解锁机制是否存在设计缺陷;车辆碰撞后起火速度过快(侧翻到起火仅数秒),电池包防护是否达标;公司是否早已知晓安全隐患却未在首次事故后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12] - 专家分析指出,小米SU7门把手外表似机械但实为全电子控制,一旦断电即无法工作,唯一开门方式是内侧备用机械小把手,但需车内人员有行动能力[13] - 年内公司两次发起召回:近期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因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15];1月曾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异常”召回约30,900辆车型[15] 公司回应与舆论反应 - 事故发生后,公司及CEO雷军未对事件本身做出公开回应,转而将焦点对准“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呼吁行业共同抵制[3][4][5] - 此种回应策略引发媒体讨论,有评论指出企业需警惕将合理舆论质疑简单归咎于“黑公关”,从而回避真实问题,转移公众对生命安全的关切[7] - 在10月13日事故当天,雷军转发了新车宣传微博,未提及事故,此行为与公众期待产生严重错位[17] 品牌形象与市场影响 - 雷军个人口碑出现下滑,近30日其微博掉粉35万,日均掉粉超过1万[3];其年度演讲后公司股价一度下跌超8%,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16] - 车主反馈呈现分化:部分车主认为车辆品质与价位匹配,驾驶体验良好[21][22];亦有早期车主表示失望,指出产品实际性能与宣传存在差距,并遭遇二手车贬值问题(如YU7车型二手价从33万降至31万)[23][24][26] - 公司此前曾陷入宣传争议,如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功能不符,以及新产品宣传中使用“大字宣传、小字标注”的文字游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