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张健华:数字人民币需要有资产可投

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调整建议 - 核心观点为适时调整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推动其从M0逐步向M1、M2功能延伸 [3][10] - 建议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账户余额记息并开发相应理财产品,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3][11] - 建议拓展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功能 [3][11] 当前定位的限制与挑战 - 当前M0(现金)、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法定货币功能 [4] - 数字人民币不能生息,导致个人和企业缺乏持有动力 [6] - 采用100%准备金制度,运营机构难以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缺乏推广动力 [7] - 100%准备金制度下,数字人民币完全是央行负债,商业银行仅为代理发行,无法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难以形成商业模式 [8] 四项关键调整措施 - 探索调整100%准备金率安排,实施部分准备金制度,可能向5%-7.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靠拢 [11] - 允许商业银行对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余额付息,使余额变成居民存款 [11] - 允许商业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外的数字人民币作为表内负债,用于贷款和投资,实现货币派生功能 [11] - 推动数字人民币从零售型向批发型转变,应用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交易 [11] 调整后的潜在影响与机制 - 部分准备金制度将使数字人民币具备与传统货币一致的货币派生能力,流通规模可被放大数倍 [12][13] - 商业银行可基于数字人民币构建存贷汇等商业模式,从而有动力推广 [13] - 数字人民币最终将成为一个全功能货币,完整具备货币的五大职能 [4][13] - 未来需要建立与数字人民币相适应的统计体系,将其发行及派生情况纳入M0、M1、M2分层统计 [14] 与现有支付体系的关系 - 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非银支付钱包是钱和钱包的关系,不构成直接竞争 [15] - 数字人民币将接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钱包,后者可基于数字人民币开发新产品 [15] 应用场景与发展前景 - 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理论上只要用钱的地方都可以应用,未来可用于购买基金、股票、债券等 [4][15] - 在B端(企业端)的应用前景更广,包括供应链管理、贸易融资、定向支付等,被认为是数字金融的下半场 [16][17] - 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可编程等技术特性,能优化产业链资金流转效率,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18][19] - 在跨境支付中优势显著,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同步,实现高效、低成本支付,可应用于原油进口、新能源车出口等领域 [20][21][22] 跨境支付模式与人民币国际化 - 跨境支付主要包括m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模式,已连接中国、泰国、阿联酋及中国香港四地央行/货币当局 [23][24] - 另一种是双边模式,中资银行通过境外分支机构为当地企业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进行跨境结算 [24] - 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与人民币国际化是双向促进关系,但其能力发挥的前提是人民币本身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