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事件及其影响 - 西贝因预制菜问题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导致其全国门店单日营收暴跌超100万元,北京最大门店堂食客流下降近七成 [1] - 该事件暴露了中国餐饮行业在品类定义模糊和规范缺失方面的基础性问题 [1] 现制茶饮行业的信任危机 - 2024年末“冰勃朗事件”引发舆论风波,测评发现部分主打健康理念的茶饮品牌仍在使用与植脂末成分高度相似的非氢化基底乳原料 [2] - 2021至2025年间,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关于“奶茶植脂末”、“奶茶反式脂肪酸”等关键词的年均讨论量增长超200% [4] - 超九成受访者介意茶饮产品中使用植脂末、奶精粉等原料 [8] 行业标准与透明度问题 - 尽管“真茶、真奶、真果、真糖”的理念自2012年萌芽,但相关食安概念仍停留在倡议阶段,未能形成硬性行业标准 [8] - 消费者对原料透明度提出深入质疑,包括用料是否全部公开、“真奶”的具体定义以及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4] 异业竞争者的挑战 - 乳业通过提升品质(如鲜奶、A2牛奶、提纯乳)和严格标准(如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为消费者提供了自制茶饮的可能并倒逼茶饮行业革新 [9] - 瑞幸咖啡通过低价策略(如送1亿杯9.9元下午茶)和发布《品质轻乳茶“三个100”标准》倡议,动摇了茶饮品牌的核心客群 [11] - 瓶装奶茶赛道重新活跃,统一、康师傅、怡宝等品牌通过推出无糖茶思路新品、挖掘地域风味和低价策略进行竞争 [12] 茶饮品牌的应对与自救 - 喜茶反思行业“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的弊端,转向关注原料独特性和健康属性,新品被消费者评价为“喜妃回宫” [9][14] - 一点点和CoCo都可等品牌采用“过渡分级+长期迭代”策略,承诺“0植物油、0氢化基底乳、0植脂末”,并提供升级鲜奶选项 [16] - 现制茶饮渗透率已逼近95%的天花板,行业增长逻辑转向“持续挖掘单客价值” [17]
西贝危机后,茶饮仍未走出信任生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