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港湾(605598):卫星太阳翼能源系统核心企业 深度受益于卫星互联网浪潮

公司业务布局与进展 - 公司于2023年8月成立子公司伏羲炘空,深度布局商业航天卫星能源系统,聚焦轻量化、低成本、高效能的空间能源解决方案 [1] - 公司能源系统产品已累计保障16颗卫星顺利发射,40余套卫星电源系统、太阳帆板及结构机构持续在轨稳定运行 [1] - 公司深度参与多个重要卫星星座项目,客户覆盖长光卫星、时空道宇等二十余家卫星总体单位,报告期内实现新签订单3402万元 [1] - 公司计划拓展海外市场,正与多家东南亚潜在客户洽谈合作,计划于年内启动多个海外试点项目 [1] 产品与技术实力 - 公司产品全面覆盖卫星能源系统,包括钙钛矿太阳电池、柔性折叠太阳翼、电源控制模块等,累计拥有19项能源系统相关核心专利 [2] - 2023年8月,公司投产运行一条空间级钙钛矿电池生产线及一条柔性太阳阵总装线,配套科研生产场地6500平方米 [2] - 子公司晶皓新能源的柔性钙钛矿电池已完成在轨测试,大尺寸超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到19.1%,刷新该领域纪录 [3] - 柔性钙钛矿电池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制备成本可比传统无机材料降低数倍甚至数十倍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商业航天组网进入密集期,星网在两个半月内完成8次发射,发射频率大幅提速,新领导层到位后预计后续发射及招标进度将大幅加速 [4] - 垣信卫星在轨数量达108颗,预计2026年年中将发射324颗,2027年达1296颗,2030年后达15000颗,并开启新一轮50-60亿元融资 [4] - 卫星物联网进入商用试验期,试验期为2年,将成为卫星应用的新增量 [5] - 公司参与的吉利星座已完成一期组网,是我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系统具备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可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 [5][6] - 根据SpaceX披露,Starlink V3卫星的太阳翼尺寸接近V2卫星的两倍,太阳翼阵面扩张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