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政策困境 - 欧盟在关键原材料领域高度依赖中国,但在安全领域试图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导致其外交政策呈现逻辑混乱的双重标准[1] - 欧盟官员在同一次会谈中,既要求中国放宽稀土出口管制,又要求中方对荷兰强制接管中资安世半导体一事保持克制[3] 稀土资源供需状况 - 中国拥有全球约37%的稀土储量,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以及绝大部分稀土磁铁供应[6] - 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高达98%,自身开采量不足全球总量的1%,冶炼分离能力几乎为零[6] - 中国商务部宣布新增五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并对稀土和永磁体出口实行更严格审批制度,导致约2000份欧盟企业提交的稀土出口申请积压,仅半数左右获批准[8] 安世半导体事件影响 - 荷兰政府强制接管中资安世半导体后,中国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其中国工厂生产的半导体产品向荷兰总部出口[8] -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领军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客户涵盖宝马、大众、特斯拉、西门子等全球顶尖品牌[15] - 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问题已让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感到零部件短缺压力,若持续可能引发全球汽车生产受冲击[8][15] 欧盟供应链自主计划与挑战 - 欧盟推出《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到2030年实现10%的金属消费来自欧洲开采,40%由欧洲加工,25%来自回收利用[12] - 欧盟委员会公布47个战略项目清单,但面临技术、时间和环保等重大挑战,瑞典基律纳稀土矿床预计2029年投产,初期年产量仅能满足欧盟需求的5%[12] - 欧盟构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精炼产业链估计需要20至30年时间,期间其高端制造业仍必须依赖中国供应[12]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为稀土出口设立审批“绿色通道”,并为旧合同履行设置过渡期,对紧急医疗等用途的稀土无需申请许可[13] - 针对安世半导体问题,中方明确表示只有荷兰撤销不当措施,中方才会解除出口限制,强调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13] 美国因素影响 - 美国商务部发布“50%穿透规则”,将“实体清单”管制范围延伸至被制裁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直接针对安世半导体[14] - 美国政府曾告知荷兰外交部其准备调整“实体清单”,并提出安世半导体若想获得豁免需撤换中国籍CEO[14] 对欧洲制造业的冲击 - 稀土短缺已导致部分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线减产,部分车型交付时间被迫延长2至3周[15] - 供应链压力正传导至整个欧洲制造业,汽车生产线可能因稀土短缺而放缓,同时面临芯片供应问题[15]
欧盟,希望中方不必将安世的问题闹大,并且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