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PU初创公司IPO进程加速 - 沐曦股份IPO申请将于10月24日进入上市委审议阶段[1]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已于9月26日成功过会,从申请到过会仅用88天,有望成为今年科创板最大IPO[3][4] - 壁仞科技已向港交所递表,上市前估值达140亿元[6]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启动A股上市辅导,天数智芯也传出将赴港上市[7] 主要GPU公司产品与技术进展 - 沐曦股份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和用于训推一体的“曦云C”系列GPU,C500芯片在部分场景测试中达到或优于英伟达A100表现,最新C600支持FP8精度,下一代C700目标逼近英伟达H100水平[1][5] - 沐曦股份截至2025年9月5日在手订单金额为14.30亿元,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为主[5] - 摩尔线程自2021至2024年连续推出四代芯片,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支持FP8精度,其AI集群产品KUAE2支持万卡部署,2024年AI集群产品收入占总营收42.42%,达1.84亿元[4] - 壁仞科技2022年发布的BR100芯片峰值算力达当时国际领先厂商旗舰产品3倍以上,创下全球通用GPU算力纪录[6] 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 - 英伟达高端GPU在中国市场供应几乎“归零”,黄仁勋称英伟达近乎100%退出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0%,为国产GPU企业创造历史性机遇[1][11]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英伟达占66%,华为昇腾占23%,AMD占5%,其余厂商(含摩尔线程、沐曦等)合计仅占1%[10] - 中国AI智算GPU市场规模从2020年142.86亿元增至2024年996.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5%,预计2029年将达1.03万亿元[12] - 未来五年国内训练算力年复合增速为50%,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达190%,推理市场被视为更现实的选择[9] 国产GPU面临的挑战与差距 - 国产GPU在硬件上可能落后英伟达1-2代,但软件生态差距可能达5至10年,英伟达CUDA拥有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形成的庞大生态[8][9] - “迁移成本”是国产GPU面临的最大障碍,国产软件栈(如摩尔线程MUSA、沐曦MXMACA)兼容性仍是问题[8] - 工艺制程是另一瓶颈,国产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而英伟达已进入4nm时代,且美国晶圆代工限制新规卡住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9] - 英伟达产品迭代速度惊人,每18至24个月推出新一代产品,性能提升30%至50%,国产企业需在追赶同时应对对手持续创新[9] 行业支持与积极信号 - 自今年二季度开始,A股市场IPO受理节奏明显加快,科创成长层细则出台确认了对优质科技企业的支持态度[5] - DeepSeek的走红被视为国产AI算力练兵场,多家国产芯片公司积极适配,进一步推动国产算力认可度[12] - 甘肃庆阳国产万卡推理集群已点亮并对外服务,LightSphere X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发布,打通跨机柜超大规模训练互联瓶颈[10] - 基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中国算力中心和云厂商开始更坚定地转向国产AI芯片[11]
沐曦股份IPO今日上会审议 GPU算力竞速:国产芯片的历史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