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机构与游资共舞:“易中天”、“寒王”是如何“飞天”的?

市场传闻对股价的影响 - 10月22日,市场传闻“明年,三大运营商每月将向寒武纪采购一万张芯片”,导致寒武纪股价在下午开盘后从平盘附近快速拉升至涨超7% [1] - 上周末(10月18日、19日)有关“海外大客户2026年1.6T光模块需求量从700-1000万只暴增至2000万只”的市场传闻持续发酵,带动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多只光模块个股集中大涨,中际旭创在10月24日盘中一度刷出历史新高 [1] - 市场热门科技股因“小作文”传闻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这些个股本身处在热门核心赛道且股价走势凌厉,为传闻的传播和发酵提供了便利 [4] 科技股年内涨幅表现 - 截至10月23日,胜宏科技、新易盛、中际旭创年内最大涨幅分别高达791.10%、758.95%和584.24% [1] - 工业富联作为万亿市值公司,年内最大涨幅达到422.53%,寒武纪年内最大涨幅为206.51% [1] - 以申万大类风格指数分类为参考,截至10月23日,科技(TMT)指数年内涨幅高达38.79%,先进制造指数年内涨幅为28.54% [19] 机构与游资合力推动行情 - 机构与游资的“审美”偏好正在急速靠拢,共同驱动科技大牛股崛起,新易盛是机构与游资合力打造的经典案例 [5] - 截至今年中报,开放式基金和ETF分别累计持仓新易盛1.95亿股和1.45亿股,相较于去年年底增加4153.94万股和4297.19万股 [5] - 陆股通持仓新易盛5057.47万股,相较于去年年底增加2643.76万股,个人持仓数量为1.89亿股,相较于去年年底增加5189.09万股 [5] - 7月17日披露的3日龙虎榜数据显示,5个机构专用席位累计买入新易盛39.25亿元,累计卖出20.7亿元,净买入18.55亿元 [7] - 深股通专用席位在7月17日买入新易盛39.91亿元,卖出27.83亿元,净买入12.08亿元 [7] - 9月4日披露的龙虎榜数据显示,两个机构专用席位累计买入新易盛15.3亿元,卖出11.22亿元,净买入4.09亿元 [7] - 深股通专用席位在9月4日买入新易盛27.14亿元,卖出23.13亿元,净买入4.01亿元 [7] - 游资常用席位如国泰海通证券南京太平南路、国泰海通证券成都北一环路、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在7月15日出现在新易盛龙虎榜买方前列,买入金额分别高达3.36亿元、1.75亿元和1.72亿元 [9] 投资者结构变化 - 天孚通信的股东户数于今年9月19日达到13.78万户,较去年年底大幅增加6.95万户,而去年全年该股股东户数的均值仅为5.21万户 [11] - 自8月20日至8月29日,天孚通信的股东户数从8.33万户大幅跃升至10.79万户,随后继续攀升,对应股价加速上涨阶段 [11] - 自8月22日至9月1日连续7个交易日内,天孚通信区间最大涨幅高达94.98%,并在9月1日盘中刷出历史新高224.42元/股 [11] - 截至10月20日,天孚通信股东户数依然高达11.85万户 [11] 科技股投资逻辑转变 - 游资与机构在科技股上的审美趋同是A股市场生态从资金驱动模式向产业驱动模式深度转型的必然结果 [13] - 新易盛业务涵盖全系列光通信应用的光模块,服务于人工智能、云数据中心等领域,2024年实现净利润28.38亿元,同比增长312.26%,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13] - 截至今年中报,公募基金公司累计持仓新易盛的数量高达3.4亿股 [13] - 截至10月23日,89只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最新规模合计为1109.64亿元,相较于去年年底的475.26亿元,规模增长555.43亿元,其中61只基金成立于今年 [15] - 游资转向大市值个股的原因包括资金体量达到一定量级后选择转型,以及监管环境变化使小盘股玩法风险剧增 [16][17] 行业分化与抱团影响 - TMT行业的1104只个股中,只有82只个股年内涨幅超过100%,占比7.43%,接近一半的个股年内涨幅不足20%,其中218只个股年内股价下跌,占比19.76% [21] - 消费指数和金融地产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仅为2.95%和8.49%,科技股极致抱团导致市场结构性分化问题凸显,非科技板块持续遭遇资金抽血 [19] - 抱团行情高度依赖增量资金持续入场,若市场情绪转向,交易拥挤的科技股易引发集中抛售,造成流动性踩踏 [24] - 科技行业技术路线迭代迅速,若出现新的技术突破,当前抱团股的核心投资逻辑可能被颠覆 [24] 当前科技行情与历史对比 - 本轮科技股行情与2021年新能源行情的相似性在于核心驱动力均围绕“资金闭环+情绪共振”展开,主题基金规模激增成为推动板块上行的核心力量 [26] - 差异性在于当前科技行业是国家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领域,持续获得政策倾斜,实质性利空出现概率极低,且细分领域增长天花板远高于2021年的新能源 [26] - 科技股短期可能因估值过高出现分化,但依托政策持续利好与广阔的行业成长空间,行情韧性远强于2021年的新能源 [27] - 四中全会公报中“产业”和“科技”提及频次大幅上行,意味着“十五五规划”可能将科技和产业维度放在较为靠前的规划位置上 [27]